十六、叹八门空矣(2/2)
不多时便已烤熟,阵阵肉香气息扑鼻,他心中早忍耐不住,闻了一下,便大口大口的啃了起来。
几个月来笫一次大餐,他吃得津津有味,没多久,这十多斤重的一半大鹰已被他吃得只剩了骨架,他拍了拍肚皮,心中说不出的快意。
此时大火犹自熊熊燃烧,高吟天便将那小山羊用火将其毛烧尽,也在河中用小刀剖去内脏,清洗干净了收入洞中,以备明日食用。
如此诸事忙毕,已是月华高升,他又在月光下走了两圈,直到有些困意,才回洞中休息。
一觉醒来,竟然发觉自已躺在练功石桌之下,忙翻身坐起,差一点把头撞在石桌下的一个铁匣上。
这个铁匣正嵌在桌下的乾位之上,如果不是高吟天睡在桌下,根本看不见,高吟天好奇心起,便伸手去抓铁匣,顺势一拉,那铁匣应手而开。
原来匣中有一红稠布包,布包上放着一块上等璞玉雕刻而成的令牌,质地精工;他伸手拿起红稠布包,却又是一本书。
高吟天将红稠解开,只见《奇门兵诀》四字映入眼帘,落款为岳鹏举手书;他恼海中立刻浮现出当日在洞庭湖中、铁衣邦和洞庭群雄大战的情形:
“原来孙媚姐与风潜岛主所争的《奇门兵诀》却在这里,这可奇了。”
再看看手中的朴玉令牌,手掌大小,呈圆形,一条赤色的腾龙驾着白色的祥云,缠绕着“传羽令”三个殷红的彖字,显得碧莹剔透,精美已极。
高吟天将璞玉反转,却见背后刻着八个彖字:“一令在手,天下无忧。”
他一时想不明白为什么《奇门兵诀》会在这里,与这令牌又有何联系?便随手将之放入铁匣之中,暗想道:“这一定是师父的东西,却不能随便拿的。”便将铁匣推回原处。
却又一时好奇心起:“这么漂亮的一块上等璞玉,放在这里岂不可惜?”好几次他禁不住便想要拿出来看过究竟,但最终却还是忍住不动。
高吟天心中想道:
“子曰:‘非礼勿视。’既是师父的东西,不如先放着,将来他老人家总有回来的一天,那时再看也不迟,倒不如先看看《逍遥诀》继‘流云八步’之后的功夫该怎么练法。”
他这样想着,一时间好奇心大起,便翻开书页,却见那九图之下是一段文字,书曰:
“无极者,天也地也,小无极者,谓人生一小天地也,无极之气谓之正气;盖医家谓之阳元,仙家谓之昊天真乙之气,文修则为內丹,武练是为外备,盖內丹无有不借外备而成者;故其动静得法,刚柔相宜,为习《逍遥诀》者首要。
老子曰:圣人欲上于民,必以身下之,欲先于民,必以身后之,海之所大,是能尚下者······;故武功之道,需勤人所不能勤,忍人之所不能忍,忍之则必有所得,勤奋则积溢必深。
而逍遥真诀之道,在于立千仞而怀柔,容百川以为钢,阴阳相守,钢柔并济;故而逍遥诀修炼之法迥异,须借以外力从自身诸穴加注,遍游周身,而激发自身修为,权强则变,遇强愈强,变外为内,加以积蓄,则大器必成。
故而欲练《逍遥诀》,必先置自身于死地而后生之;而纵观天下之物之强,钢柔莫过于水,故此卷中各图需在瀑水之中静修,横练自身诸穴,方可有所小成······”
高吟天此时将一卷要诀看完,牢记于心中,又将笫一图姿势比画一番,以备日间在碧潭之中练习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