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决心(1/2)
聚义厅内,步六孤丽还在游说吕罗汉,希望他能出面解决宛城乱军:“吕盟主武功盖世,乃是侠义辈中的领袖。现在乱军的贼首全都躲在了宛城里,大军攻城几个月,所耗钱粮无数,可就是无法拿下。若是吕盟主能进城将其贼首直接解决,我们自然可以不战而胜。如此忠义之事,还望吕盟主能倾力相助。”
吕罗汉道:“从乙浑率军平乱到现在,已经两年多,这一仗老夫一直看着的,打得确实艰苦。据说宛城乱军有南朝人支持,钱粮不缺,所以才能坚持与官军抗争。可是,如今他们的地盘已被限制在宛城这座弹丸之城,怎么官军却始终拿他们不下,却要我们江湖中人来出力?”
他说这话时,把“江湖中人”做了特别的强调,意在告诉步六孤丽,江湖中人这些年很少参与朝廷的事,尤其是涉及战争之事。因为十几年前那几场大乱之后,鲜卑朝廷明令废武。这些年来,如若江湖中人过多参与战争,难免不被朝廷盯上。而荒土盟能在大乱后依旧不断壮大,也正是因为吕罗汉和朝廷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从不去打破这样的平衡。
步六孤丽岂会不明白他的意思,于是继续劝道:“不瞒盟主,乙浑之于平定宛城之乱,已经想了各种办法。据说前几日,他们还用投石车往那城内抛了许多纸团,意在告诉其城内百姓速速开城投降,否则王师进城之日,便是屠城之时。可是各种办法想尽,就是没有任何的效用。现在平乱的官军粮草又缺,时值严冬,各地催缴的军粮补给也是有限,要再攻城便是难上加难。若非苦无良策,朝廷也断不会派在下来与盟主商讨此一对策。”
吕罗汉沉吟片刻,又转头问檀羽:“小兄弟,你觉得他这提议如何?”
檀羽道:“不知宛城里的布防情况怎样?既然我们能想到派人去行刺,他们又岂会没有事先防备吗?”
步六孤丽听他说话,忙反驳道:“你这人未免太小看吕盟主了。吕盟主的武功独步天下,从未逢敌手,他要想取谁的命,那人还能活下去吗?”
吕罗汉一挥手,止住他道:“话不能这么说,老夫可不是催命的阎王爷。若论天下武功,强中自有强中手,谁敢轻言自己便是独步天下。不说远了,那宛城中的卢水胡人刘超,号称卢水圣手,以一只铁手闻名江湖。乱军有他坐镇,再在城中设下多处机关,辅以霸道的暗器,老夫要想轻易得手,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谁不知道,他在江湖上被称为武魂,这岂是一个胡人的实力所能相匹。他这样说,摆明了就是要婉言谢绝步六孤丽的提议。步六孤丽听到他这样的话,便知他的心意已决,再无劝动的可能,只好无奈地摇摇头。
旁边檀羽见他模样,心想,步六孤丽那时候说服李宝,应该比现在要容易得多吧?他今天也似乎并未展现他应有的辩论之力,从刚一见面时,他那气急败坏的模样,似乎就先已输了。
不过转念一想,他这样的表现倒也合理。因为眼下不同于林儿她们在关中军见他时的情况,始兴王已经离开南朝,他和他父亲不得不为之做事的人不存在了,自然地,他也就想尽快洗清与始兴王的关系。很显然,最了解始兴王的人是自己,是自己送始兴王离开,当然就有可能掌握着始兴王留下的关于他们的把柄。所以,这时候他不敢得罪自己和林儿,也不敢在吕罗汉面前过于暴露自己的辩才。
檀羽正想着,忽见双妹从外面进来,急匆匆地报告说:“先生、师叔,小姑她们遇袭了,玉娘受了轻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