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暗号(1/2)
且说陈庆之领着一行七人骑着快马,一路往山中走。
七人经仙姬易容后,改扮成山中农民,由司马灵寿领队,沿路寻找宛城乱军的首领藏身之处。司马灵寿以前在南朝做猎人时,追踪是他的拿手好戏。他能闻着动物的气味,追出数百里。而寻人则更加简单,因为人总要吃热的食物,也就必须要生火。在这山中,炊烟的气味能传出很远,特别是那些首领们又不同于普通农民,吃的东西多为肉食,极容易便让司马灵寿捕捉到了他们的老巢。
在山中走了不到半天,就听司马灵寿自信地道:“过了前方这座山岗,便是敌军巢穴。”陈庆之和司马灵寿接触不算多,对他言简意赅的风格还不十分了解,奇道:“你看都没看到,就能这么确定?”司马灵寿却并不答话,只是一个人在前走。
仙姬则替他言道:“陈公子还不知道司马大侠的厉害吧。当年在灵官村,司马大侠只凭着地底的细微声响,就判断出了那个山洞的洞口所在处,小姑对他都是大加赞许呢。”仙姬自嫁给陶贞宝后,对于当年和司马灵寿的纠结早已释怀,剩下的,便是对其独特本领的敬仰了。
陈庆之听得她说,也就不再怀疑,当即说道:“此处离宛城不过四五十里,骑快马半天就到,他们藏身此处倒也十分合理。大家下马吧,我们步行进去,一定要小心。”
于是陈庆之就与其余六人一道,下了马来,小心翼翼地徒步翻过眼前的山岗,向司马灵寿指引的乱军巢穴去。
岗下是一片密密的丛林,虽然是严冬,但树叶仍十分茂盛。看起来,这山谷中还有暖湿空气流过,让树木能够不受气候影响。在这些树木丛中,隐约能看见一片木屋的痕迹,想来那就是敌首的老窝了。
此时,殷绍开始安排行进的队伍。司马灵寿排头,他和陈庆之紧随其后,然后是仙姬、杨懿和韩均,双妹断后。陈庆之见他安排如此仔细,便好奇地询问究竟。
殷绍道:“阵法的奥秘其实并不复杂,就是两个字:有序。比如一道小门,一群人想要以最快的速度进去,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鱼贯而入。若是一哄而上,那就谁也进不去。行军打仗为什么要布阵,其实就是因为如果没有阵型,兵士们都是胡乱冲锋,其进攻效率是非常低下的。只有布了阵法,让兵士们有序行动,那才会更加高效。而只要做到了有序两个字,那么随处皆可为阵。”
陈庆之听他说,忍不住直点头,口道:“真是领教了。看来我以前挖空心思布的各种阵法,都是多余的。”
于是,七人在殷绍的安排下,一路徒步向前,在树林中小心穿梭。树林十分茂密,其中不乏鸟兽横行。好在司马灵寿对此十分在行,所以并没有惊起不必要的鸟鸣猴抢。然而,对面的木屋却在树木的间隙中时隐时显,七人虽一路朝着木屋的方向走,可就是始终走不到。
司马灵寿不禁皱眉道:“以前在树林中,闭着眼都不会迷路,今天倒怪。”
陈庆之听得他言,忙叫众人停下来,然后仔细过去查看他之前在一棵树上刻下的标志,看了半天方才正色道:“大事不妙,这是一个机关,我们在兜圈子。”
诸人听他说得郑重,都不禁一惊。唯杨懿在后半搭着眼懒然道:“这倒有趣,三个机关高手在前带路,居然还是迷路了。”
陈庆之知道杨懿的脾性,也不和他计较,只是说道:“听说在我们来此之前,魏军已经多次派人来过了。如果敌首那么容易被找到,那他早死了。所以我可以肯定,我们遇到了高手。殷兄怎么看?”
殷绍适才刚听到司马灵寿的话,便开始仔细观察周围的环境状况。陈庆之的分析,他显然也想到了,眼下最要紧的,便是破解敌首设下的这个莫名的奇特机关。只听他道:“我们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就陷入了这个机关,这倒是怪得紧。不过我在想,这丛林这样隐秘,那敌首藏身这样的地方,那他是如何接受宛城守将的消息、又如何向宛城传递消息的?这么复杂的机关,就是鸟也会飞迷路吧?”
陈庆之经他提醒,仔细一想,立即接道:“肯定是要靠人往来传信的。一般的盗匪黑窝里,匪首们多会利用一些预先设定好的暗号与传信人进行联络,也就是俗称的黑话。以前吐谷浑坞堡就是这样,小陶娘子应该很清楚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