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开坛讲经(2/2)
殷天正对着一名僧人询问道:“福诺小师傅,贵寺发生了何事?为何你们几个如此激动?”那名叫福诺的僧人这些日子已经殷天正混熟了,当下颇为激动的道:“每月初时,是寺中长辈讲经之日。不过今日听闻老祖宗同觉远祖师他们也会现身,所以师兄弟们才一个个如此激动。”
殷天正恍然大悟,好奇心起,问道:“那咱们可不可以去听一听?”
福诺脸露为难之色,不过他这几日见殷天正对他执礼甚恭,一咬牙道:“容小僧去问问。”过不多时,福诺一脸喜色的跑来,道:“本来方丈师叔他们是不愿意的,不过老祖宗亲自下令,言:佛祖普渡众生,咱们出家人不是一直说众生平等么?不可存了门户之见,他们若是有心来听,便让他们来罢。只要不捣乱即可。”
殷天正闻言,心中对于灵智的胸襟甚是佩服,当下拉着庄狰、唐洋几个跟在福诺身后,往藏经阁所在的位置而去。大林寺藏经阁距离会仙阁十分近,片刻之后殷天正等人已到了藏经阁前开阔的广场上。一眼望去,只见大林寺僧人按照辈份坐定,黄澄澄的一片,只怕不下于五千之数。这还只是端坐在广场之上的低辈弟子。广场最前面,以白色大理石砌成一座四方形的高台,高台方圆五六十丈,每一面各分出十八道台阶,四角露出四根大柱子,柱子上雕刻着活灵活现的蟠龙。
高台正中央处,放置着一个黄色蒲团。左边靠近台边处,斜放着十二个蒲团,大林寺主持便坐在最后一个蒲团之上,另外空着十一个蒲团。右边则端坐着三四十个身披袈裟的老僧,瞧情形当是大林寺的长老们。殷天正诧异不止,中间那个必然是大林寺开山祖师灵智的位置无疑,然而左边的位置就颇值得玩味了,以子明方丈的身份,竟然只能坐最后一个蒲团,那岂不是说剩下那十一人的身份地位还要在子明方丈之上?
殷天正歪着头想了一会儿,什么人身份还要在一寺方丈之上?便是子明方丈的师叔师伯们,只怕论身份也比不上他么?殷天正脑子转得极快,一下子想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眼中露出骇人之色。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这些僧人起码也是先天境界之上的高手,才有可能坐在子明方丈之前。一时间,殷天正倒吸一口冷气。
他转过头去,不动声色的同庄狰等人交换一个眼神,均瞧出对方眼中的惊骇之意。几人默然无语,走到阳顶天等人身侧,在广场一角坐下,静待法会开始。
不多时,灵智等人走到高台之上。殷天正放眼瞧去,见连同灵智在内的十二名老僧均一身灰袍,瞧起来平平无奇,他甚至瞧不出对方练过武功。殷天正心知这时对方境界极高,早已到了返璞归真的缘故。就在他心中感叹之时,灵智洪亮的声音缓缓传来:“五更钟动莫贪眠,抖擞精神向佛前。一拜一声弥陀佛,花池已种一枝莲!今日老衲给你们讲的乃是《金刚经》”
此刻灵智端坐在高台正中,虽一身灰袍,然身体挺拔,竟有一种说不出的庄重。兼之他以内功将声音徐徐传遍广场至众人耳中,就好似在众人耳畔响起一般,大有世尊说法的广大法力。一时间,无论何人,均肃穆端坐,凝神静听。
殷天正这段这日将《金刚经》抄了数遍,更是用心请教过智悲禅师,自然知道这部佛经在佛教典籍当中的特殊之处。它早已超脱佛教的范畴,涵盖了世间万物,人生百态。
“佛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释尊如来,老庄孔孟,乃至古往今来之圣贤,皆得道成道,唯深浅不同而已。然此类圣贤,未达道之前,依旧是人。然后循天地之理,明心见性,因时置地,传化众生,积累功德,乃至成圣。”灵智说到这里,顿了一顿,接着将自己的见解道出:“人生世间,有一善可凭,命尽如夜眠天晓,还见日月。一向在恶,必入黑闇勉之。吾等身为佛门子弟,便更需明白导善去恶的道理。平日里念经受持乃是小道,以诸花香,恭敬供养,也是寻常。不得杀生,蠢动含灵,不过是修持自身,发掘固有的佛性。买命放生,治病救人,修桥铺路,避免刀兵,方能得长寿福报。”
他说完这些,大小僧人齐齐念诵佛号:“善哉善哉!”阳顶天、殷天正等人也是有见识之人,可谓文武双全亦不为过,虽然他们更为注重武功修为,但论真才实学,实不下于那些寒窗苦读的读书人。此刻他们听到灵智从《金刚经》中的一句话延伸到处世为人,只听灵智才说这么一段经文,便知其中的厉害,皆在心中赞了一声:“果然是得道高僧。”一时间,听得更加认真了。机敏一点的如阳顶天,则以明教教义相互印证。原本便是佛门中人的彭玉莹、说不得二人,此刻更是十分虔诚,面上佛光隐现,佛法修为乃至武功境界大增。
《金刚经》这部典籍,源自天竺初期的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经中被视为一个略本;本经说“无相”而不说“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风。所以在中原之地流传极广,各地寺院大小僧人,不少将之作为第一本受持诵读的典籍。佛门各宗各派,三论、天台、贤首、唯识等各宗都有注疏。历代佛门不乏高僧对其专门注释,记下自己的感悟。所以这部经文对于佛门弟子也好,还是文人墨客也罢,向来是易学难精的。
似阳顶天等人,早已对其本经经文熟悉无比,也有自己的见解。然而此刻听灵智深入浅出的缓缓讲解,随意一句经文都能延伸极广,阐扬常住佛性和如来藏的同时,劝人弃恶扬善。再加上灵智身为密宗宗主,他自然对《金刚经》被附加密咒形成的读诵仪轨十分熟悉,以一种轻松调侃的方式来看待各种离奇的灵验记和感应录,听得众人如痴如醉,欲罢不能。
灵智坐姿挺拔,微微一笑,调侃自己,作诗曰:“今年百四十,看看无所有。更莫问如何,虚空打筋斗。隋时沙门法藏,书写此经一百卷,毕世受持,修诸善行,不涉世缘,寿至九十九岁,为阿弥陀佛化身,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九品花池托质矣!老衲年纪大他这么多,佛祖却仍没有来接引老衲,可见老衲德行不足,还需加倍努力啊!”
众人闻言,微微一笑。便是阳顶天等人也被灵智的说辞逗乐了,他见过灵智显化佛陀虚影的景象,知道此乃灵智自谦之词。况且人生七十古来稀,长命百岁之人,可谓善终,灵智活了一百四十余岁,尚能活蹦乱跳,在他们眼中,早已成了菩萨转世,佛陀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