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庶帝 > 第一百四十三章 折纳之苦

第一百四十三章 折纳之苦(2/2)

目录
好书推荐: 网游之科魔之战 排队看我装 99次告白:恶魔老公,求别闹! 重生霸道俏总裁 我真是齐天大圣 都市吸血鬼公寓 我的阴间手机 深度蜜爱:腹黑老公,悠着点! 天刀金手指在修仙 穿越时空的斩魄刀

周胤绪脱口接道,“‘此儿后自能得’。”

彭平康笑道,“是啊,因此,周少尹还是不要轻易就说文氏‘重嫡卑庶’。”

周胤绪沉默了片刻,又道,“彭都督还是没有告诉我,‘任意车’上的汉童究竟从何而来?”

彭平康道,“胥吏横行乡里,以权谋私,借‘折变’、‘籴粜’之名,苛剥百姓,横征暴敛,以致百姓无依,甚至有‘生子不举’之象,而文氏‘仁善’,开慈幼局收抚弃儿,可谓是功德无量……”

彭平康话没说完,周胤绪就忍不住道,“无耻至极,无耻至极!”他说了这一句,见彭平康没有应声,又想起自己是在文家做客,便放低了声音,“就是通竹桥进地狱道也不为过!”

彭平康抿了抿唇,“周少尹,是在说谁?”

周胤绪一顿,抬起头,只见彭平康目光灼灼地看着自己,他立刻反应了过来,想说一句“失言”,却怎么也开不了口了。

——————

——————

1“既为忠臣,不得为孝子,如何”

《世说新语·言语篇》:桓公入峡,绝壁天悬,腾波迅急。乃叹曰:“既为忠臣,不得为孝子,如何?”

桓温率军征蜀,进入三峡,看到陡峭的山壁好像悬挂在天上,翻腾的波涛迅猛飞奔,不禁叹息道:“既然要做忠臣,就不能做孝子,有什么办法呢?”

2“不以爱憎匿善”

《世说新语·识鉴第七》:郗超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

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

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前秦苻坚南下攻晋,侵占梁岐,虎视淮阴。

朝廷派谢玄率军抵御,但朝中议论纷纷,认为谢玄不能胜任。

郗超虽与谢玄不和,但仍道:“谢玄定能成功。我和他曾在桓温的军府共事,发现他用人能各尽其才,即使是一些细小事务,也能使人得到适当安排。以此推断,想必他定能建立功勋。”

谢玄胜利后,时人都赞叹郗超有先见之明,而且对他不因个人爱憎而隐匿别人的才能的做法表示敬重。

3“折变”之苦的具体情况借鉴了宋朝,但是我个人觉得缺乏现代财政工具的古代农业社会,“折纳”的弊端遗害是非常深远,贯穿许多朝代的,因为如果通货不是统一的货币,而是钱、绢、丝、盐、粮并行的话,那么政府就无法利用货币政策介入市场,从而达到调控经济的目的。

这章里面所提到的情况,其实是参照了包拯的一份折子《请免陈州添折见钱疏》

就是说陈州五县遭遇大雪,农桑业损失严重,不求免税,只求免“折变”:

“臣闻,知陈州任师中昨奏,为本州管下五县,自去冬遇大雨雪,冻折桑枣等。并今年养蚕只及三五分,二麦不熟,全有损失。去处除擘画不放省税外,只乞与免支移折变。”

接下来讲“折变”的具体危害,就是陈州的地方官在收夏税的时候,大小麦每斗“折变”100文,另加脚钱20文,头子仓耗钱20文,共140文,但是每斗麦子的市价只有50文,官府实际收的税,是麦子市价的三倍。

“却令将大小麦每斗折见钱一百文,脚钱二十文,诸般头子仓耗又纳二十文,是每斗麦纳钱一百四十文。况见今市上小麦每斗实价五十文。”

这还没完,陈州地方官还将政府配卖给百姓的盐进行“折变”,原来农民用丝绢向官府缴纳盐钱,以丝绢为计价单位的话,这个盐一斤是20文到30文,现在官府却以现金为计价单位给盐定价,变成100文,相当于涨了三倍。

“兼将客户等蚕盐一斤一例,折作见钱一百文”

然后官府又将这100文的现钱“折变”成2斗5升麦,再将2斗5升麦,又“折变”回现钱来征收,价格是征收夏税时的每斗140文,最后食盐在实际价格上就涨到了350文了。

“又将此一百文,纽做小麦二斗五升,每斗亦令纳见钱一百四十文,计每斤土盐却纳三百五十文。”

其实主要原因就是古代没有作为现代流通工具的货币,而农业是靠天吃饭,粮食价格会随季节和收成浮动,所以官吏就很容易通过“价格”和“价值”的“折变”来苛剥农民。

4“此儿后自能得”

《晋书》:苞临终,分财物与诸子,独不及崇。其母以为言,苞曰:“此儿虽小,后自能得。”

石苞临终时将财物分给几个儿子,只不给石崇。石崇的母亲向石苞请求,石苞说:“这孩子尽管年纪小,以后他自己就能得到这些财富。”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