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胥吏占财(2/2)
佟正则继续道,“我那时请她细想,这乡里谁能一口咬定姓庄的瞒报人口呢?即使是我无缘无故打人,可我走开那么一会儿,他叔伯侄子怎么就没一个出头解那姓庄的下来呢?姓庄的一死,他那一大家子怎得会连棺材都没订,就先冲去衙门讨说法呢?”佟正则微笑道,“说是讨说法,但又什么说法都没讨到,反倒一回来就闹着要分地,就是先前那些木速蛮在的时候,也不敢这么横行霸道啊。”
“不想,那小寡妇也倒爽快,当即就朝我拜了一拜,拿出一半地契给了我,说只要咱哥俩能保得她平安,”佟正则看向佟正旭,“她愿意携她全部体己,给哥哥作妾。”
佟正旭闻言,顿时攥紧了手中的地契。
佟正则见状,慢慢放开了佟正旭的手腕子,缩回手,将那条湿透了的半边袖子往旁边甩了一甩。
佟正旭沉默片刻,低头看了看地契,浅笑了一下,道,“她啊,克夫。”佟正旭说着,缓缓缩回手,将地契揣进了袖子里,“我不要她。”
佟正则也不勉强,只是笑了笑,伸手端过自己面前的那碗饮子喝了几大口,他的动作十分粗犷,丝毫不介意碗中的饮子洒了些许到了袖口上。
不知是不是因为他已经湿了半边袖子的缘故。
佟正旭看着佟正则搁下碗,忽而道,“你拿姓庄的作了筏子,这查人口和接下来收秋赋的差事,可是好办多了罢?”
佟正则摆了摆手,“还不好说。”
佟正旭挑了挑眉,“怎么个不好说?”
佟正则微笑道,“这回新上任的上邶州经略使,可不似姓纪的好对付啊。”
佟正旭弹了一下袖子,发出纸张摩擦的声响,“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跟哥哥说!”
——————
——————
韩丁(williamhinton)《翻身》:“有个太行山的农民,因为地主强奸他老婆而动手打了那个地主,就被拴住头发吊起来毒打,直到头皮从脑顶上撕裂,人栽到地上,流血过多而死。”
“申金河在村子里很有势力……他掠夺人家的土地和房屋时,心狠手辣。韩生老汉在村东头有三亩上好的地,有一回因有急难向申金河借了二十六块钱,三年以后,连本带利的数目就很大了。老汉多次归还,就是还不清这笔债。于是申金河就把他那三亩好地连同刚打下的庄稼都霸占过来了。他不要谷子,就把地里的谷苗全都用犁桐了,秋后重新种上麦子。韩生老汉却落得无以为生了。”
韩丁,原名威廉·辛顿(williamhinton),是一位民国时期的美国记者,曾受聘为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项目专家和中国农业部高级顾问,以下是他从民国到解放后的经历:
1936年,韩丁被哈佛大学录取,但他决定推迟入学,用一年时间去探索世界。他从佛蒙特出发,一路打工遍游美国。
1937年,韩丁找到一份水手的工作,随船由旧金山驶向日本。在东京做了5个月记者后,经中国东北、西伯利亚来到苏联,后辗转欧洲,再度做水手,返回美国。随后,韩丁入学哈佛。
1939年,韩丁转入康奈尔大学攻读农业,由此走上了农学家的生涯。
1943年,韩丁阅读了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受到强烈震撼。
1945年,韩丁以美国战争情报处分析员身份目睹了重庆谈判。
1947年,他随联合国救济总署到中国河北冀县,为解放区恢复生产培养出第一代农机人员。
1948年,他以观察员身份亲历了山西张庄的土改,后创作了长篇纪实文学《翻身》。
1953年,他从中国回到美国,受到“麦卡锡主义”的迫害,被麦卡锡等人冠以“叛国者”罪名,遭受政治厄运,他所带的资料被美国海关全部没收,扣压在参议委员会国内安全委员会。他本人也被置于严密监视之下,特工人员记录他的行踪,偷听他的电话,限制他的活动。整整16个年头,他因护照被吊销而不能再回到中国。他被拒之于大部分带有技术和知识性质的工作之外,只能在一家汽车修理厂当修理工。
1966年,韩丁反映张庄土地改革的长篇纪实文学《翻身》,由纽约《每月评论》出版社出版。
《翻身》这部作品是以一个美国人的亲历视角,记录民国时期土改前山西地主的种种作为,有很大的历史参考意义,即使韩丁本人的政治立场有些左倾,但我个人认为,《翻身》的真实性与客观性还是远远胜过今天一些描写土改的文章与小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