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由来正节(2/2)
宋·郭印
林下风流在,收归枕簟傍。
冰肌元本净,玉骨自然凉。
最是虚心好,由来正节刚。
炎天长作伴,书夜不能忘。
3《红楼梦》有一谜语:“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虽浓不到冬。”
这个谜语是打一物件——“竹夫人”。
前两句诗的意思是指“竹夫人”的外形;后两句指秋后天凉了,这个东西就用不到了,会收起来或搁置一边。
《红楼梦》里因为是宝钗制作的灯谜,所以暗示宝玉虽然娶她为妻,但时间不长就出家了,夫妻缘份很浅。
4“拔汗那”:中亚古国,在锡尔河中游谷地,今吉尔吉斯斯坦费尔干纳地区。
汉代称大宛,于南北朝时,大宛则改称破洛那,隋唐作汗、拔汗那、跋贺那,唐开元二十七年封其王阿悉烂达干为“奉化王”,天宝三载改其国名为宁远,此文取隋唐时国名作“拔汗那”。
5“狮子骢”是一种马,“骢”,青白杂毛的马,狮子指的是它的鬃毛。
《朝野佥载》:“隋文帝时,大宛献千里马,其鬃曳地,号曰狮子骢。惟郎将裴仁基能驭之,朝发西京,暮至东洛。隋后不知所在。”
6文中安氏说的驯马法,是武则天当年侍奉唐太宗的时候对唐太宗说的。
武则天因吉顼有才干谋略,所以以他为亲信。
吉顼与武懿宗在武则天面前争在赵州和突厥作战的功劳。
吉顼体格魁梧能言善辩,武懿宗矮小驼背,吉顼怒视武懿宗,声色俱厉。
武则天因此不高兴,说:“吉顼在朕面前,还敢轻视我们姓武的,以后难道还可以依靠吗?”
后来,吉顼面奏事情,正引证古今,武则天发怒说:“你所说的,朕听够了,不要多说了!太宗有马名叫师子骢,肥壮任性,没有人能驯服它。朕当时作为宫女在太宗身边侍奉,对太宗说:‘我能制服它,但需要有三件东西:一是铁鞭,二是铁棍,三是匕首。用铁鞭抽打它,不服,则用铁棍敲击它的脑袋,又不服,则用匕首割断它的喉管。’太宗夸奖朕的志气。今天你难道值得玷污朕的匕首吗!”
吉顼害怕得浑身流汗,跪伏地上请求免死,武则天这才没有杀他。
姓武的亲贵们怨恨他依附太子,共同揭发他弟弟假冒官吏的事,因此被降职。
《资治通鉴》:太后以顼有干略,故委以腹心。
顼与武懿宗争赵州之功于太后前。
顼魁岸辩口,懿宗短小伛偻,顼视懿宗,声气陵厉。
太后由是不悦,曰:“顼在污前,犹卑我诸武,况异时讵可倚邪!”
他日,顼奏事,方援古引今,太后怒曰:“卿所言,朕饫闻之,无多言!太宗有马名师子骢,肥逸无能调驭者。朕为宫女侍侧,言于太宗曰:‘妾能制之,然须三物,一铁鞭,二铁檛,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檛挝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刺其喉,’太宗壮朕之志。今日卿岂足污朕匕首邪!”
顼惶惧流汗,拜伏求生,乃止。
诸武怨其附太子,共发其弟冒官事,由是坐贬。
8这个故事在这章的情节中有个影射:武则天一开始入宫,作为唐太宗后宫妃嫔的时候,唐太宗并不是很喜欢武则天。
武则天作为才人,是后宫中的中等妃嫔,在唐太宗的身边侍奉了十二年,虽然得赐“武媚”的名号,却没有任何怀孕生育或者晋升的记录,唐太宗连出巡带的妃嫔里面,也没有武则天。这说明唐太宗只是确实宠幸过武则天,但并不宠爱她。
包括这则典故里面,根据武则天篡唐之后的自述,唐太宗听了当年武才人的驯马方法,只是“状朕之志”,尔后也并没有特别钟爱武则天的形迹。
其实,唐太宗喜欢的女子,像长孙皇后、韦贵妃、阴妃杨氏、德妃燕氏、李元吉的原王妃杨氏这些,都是以温柔贤良著称的,所以个性强势的武则天并不受唐太宗的宠爱。
9“分半为佛,半为天尊”
辞行的那天,吉顼获得武则天召见,流着泪说:“我现在远离朝廷,永远没有再见到陛下的机会,请准许进一言。”
武则天让他坐下,问他想说什么,他说:“水和土合成泥,有争斗吗?”
武则天说:“没有。”
吉顼又说:“分一半给佛家,一半给道教,有争斗吗?”
武则天说:“这就有争斗了”。
吉顼叩头说:“皇族、外戚各守本分,则天下安定。现在已经立太子而外戚还当王,这是陛下驱使他们以后必然相互争斗,双方都不得安生。”
武则天说:“朕也知道,但事情已经这样,无可奈何。”
《资治通鉴》:辞日,得召见,涕泣言曰:“臣今远离阙庭,永无再见之期,愿陈一言。”
太后命之坐,问之,顼曰:“合水土为泥,有争乎?”
太后曰:“无之。”
又曰:“分半为佛,半为天尊,有争乎?”
曰:“有争矣。”
顼顿首曰:“宗室、外戚各当其分,则天下安。今太子已立而外戚犹为王,此陛下驱之使他日必争,两不得安也。”
太后曰:“朕亦知之。然业已如是,不可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