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锁谏之图(2/2)
孟宁昂见状就是一怔,刚要开口,就听周胤微微笑着道,“这纪氏女既惴惴不安,孟大人便在这画上署个名儿,安安她的心罢。”
孟宁昂顿了一顿,接过了笔,将几上的画缓缓地调转了过来,“周公子真是用心良苦。”
周胤微微笑道,“我不过是成人之美罢了,”他笑道,“孟大人不必谢我。”
孟宁昂在画的尾部寻了一处空白,小心翼翼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昔年阎立本侍唐太宗悔以丹青见知,”孟宁昂似玩笑般道,“如今,我也算步了他的后尘了!”
周胤微听了,却笑着摇了摇头,“孟大人谬赞了,阎立本‘六法皆备’,所绘之画栩栩如生,我虽临摹几许,但于画之神韵上,终究还是欠缺了几分。”
孟宁昂署完名,慢慢搁下了笔,抬起眼对周胤微道,“周公子,纪氏女是个聪敏女子,”孟宁昂认真道,“我虽遂周公子的愿署了名,但她一见了这《锁谏图》,立即就能知道此画并非我所作,那……”
周胤微接口道,“无妨,”他淡淡道,“现下,我只要她安了心就是了。”
——————
——————
1《锁谏图》传为唐阎立本作,表现的是十六国汉廷尉陈元达向皇帝刘聪冒死进谏的情景。生性奢侈而残暴的匈奴君主刘聪,耗巨资为宠妃刘贵妃刘娥建宫殿,陈元达冒死进谏,被暴躁的刘聪下令将他全家处斩,后被刘贵妃解救,画面表现的就是陈元达用铁链将自己锁在树上的情景。
2前赵昭武帝就是刘聪;
前赵武宣皇后就是刘娥。
建兴元年三月,刘聪立刘娥为皇后,准备建造皇鸟仪殿让她居住,廷尉陈元达认为此事奢侈而极力规谏刘聪,刘聪非常愤怒,准备杀了陈元达。
刘娥当时在后堂,秘密派中常侍私下命令侍从们停止用刑,并亲手上疏刘聪替陈元达请求,刘聪看到刘娥的上疏后脸色都变了,对他的下臣们说:“朕近日患了疯病,喜怒无常。陈元达是忠臣,朕很对不起他。”
并把刘娥的上表给陈元达看,说道:“宫外有像您这样的人辅佐,宫内有像皇后这样的人辅佐,朕没有可忧虑的了。”
《晋书》:俄拜为后,将起皇鸟仪殿以居之,其廷尉陈元达切谏,聪大怒,将斩之。
娥时在后堂,私敕左右停刑,手疏启曰:“伏闻将为妾营殿,今昭德足居,皇鸟仪非急。四海未一,祸难犹繁,动须人力资财,尤宜慎之。廷尉之言,国家大政。夫忠臣之谏,岂为身哉?
帝王距之,亦非顾身也。妾仰谓陛下上寻明君纳谏之昌,下忿暗主距谏之祸,宜赏廷尉以美爵,酬廷尉以列土,如何不惟不纳,而反欲诛之?
陛下此怒由妾而起,廷尉之祸由妾而招,人怨国疲,咎归于妾,距谏害忠,亦妾之由。自古败国丧家,未始不由妇人者也。妾每览古事,忿之忘食,何意今日妾自为之!
后人之观妾,亦犹妾之视前人也,复何面目仰侍巾栉,请归死此堂,以塞陛下误惑之过。”
聪览之色变,谓其群下曰:“朕比得风疾,喜怒过常。元达,忠臣也,朕甚愧之。”
以娥表示元达曰:“外辅如公,内辅如此后,朕无忧矣。”
3“阎立本侍唐太宗悔以丹青见知”
唐太宗有一次同侍臣们乘舟在御苑的池中游玩赏景,看到池中有奇异的怪鸟在水面上随波浮游。
唐太宗手拍船栏杆叫好多次,命令在座陪同的侍臣们当场赋诗赞咏,又命令随侍的宫人宣召阎立本前来将怪鸟画下来。
宫人们当即向岸上传呼道:“召画师阎立本到青苑玉池拜见皇上!”
当时,阎立本任主爵郎中,听到传召后,他急忙跑步赶来,大汗淋漓,立即俯身池边挥笔绘画起来,并且满面羞愧不堪。
事后,阎立本告戒他的儿子说:“我小时候爱好读书,值得庆幸的是我还不是个不学无术的蠢材。我都是有感而发才写文章。在同行中,我的文章写得还是比较不错的。然而,我最知名的是绘画。可是,它却使我象奴仆一样地去侍奉他人,这是莫大的耻辱。你应该深以为戒,不要学习这种技艺了。”
《旧唐书》:太宗尝与侍臣学士泛舟于春苑,池中有异鸟,随波容与。
太宗击赏,数诏座者为咏,召立本令写焉。
时阁外传呼云:“画师阎立本。”
时已为主爵郎中,奔走流汗,俯伏池侧,手挥丹粉,瞻望座宾,不胜愧赧。
退诫其子曰:“吾少好读书,幸免面墙,缘情染翰,颇及侪流。唯以丹青见知,躬厮役之务,辱莫大焉!汝宜深诫,勿习此末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