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庶帝 > 清代灶丁生存环境与户籍管理

清代灶丁生存环境与户籍管理(2/2)

目录
好书推荐: 网游之科魔之战 排队看我装 99次告白:恶魔老公,求别闹! 重生霸道俏总裁 我真是齐天大圣 都市吸血鬼公寓 我的阴间手机 深度蜜爱:腹黑老公,悠着点! 天刀金手指在修仙 穿越时空的斩魄刀

乾隆十年,盐政吉庆以增产淮盐为由,奏明添铸盘角折说“两淮煎向系商人呈明开铸,分卖与灶。兹添盘角,应无论商灶,如有情愿备资自铸者,许其循照往例,官为稽查”。虽说“循照往例,官为稽查”,但事实上是承认了自由铸造。

为此,《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一书指出允许典卖草荡,意味着灶丁对草荡的使用权由支配权转变为实质上的所有权而允许自铸盘,则意味着私人生产的合法化。

至此,在生产上两淮的生产官煎制才彻底瓦解,民营制确立起来。

官煎制的废除并不意味着清政府放松了对灶丁的管理,政府的退步只是在不激化矛盾的情况下,承认既成事实的一些条规。相反,为了保障盐课收入和打击私盐,清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灶丁的管理。

首先规定灶户生产盐斤按国家的计划,在政府和政府所支持的盐商监管下进行,严禁各灶户多煮私卖。政府明令规定“场灶照额煮盐,大使亲验,按月开报运使。如有隐匿,以通同论罪”`。同时,还通过建立场垣制和火伏法等一些新的管理措施牢牢的将灶丁控制在手中。

所谓场垣制,即将官仓改为公垣,亦称“商垣”。

据《两淮盐法志》载“顺治十七年,题准盐场设立公垣,场官专司启闭。凡盐户所制之盐,均令堆储垣中与商交易。商人领引赴场,亦在垣中买筑”。

至于设立公垣的目的,李赞元说得很清楚,“如有畜之私室,凡在公垣以外者,即以私盐论罪”。

对于场官的违规行为,清政府规定“倘有私贩夹带等弊,该场官役,一并重处”。

这样作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防范灶私,保护国家的利益,但同时也在制度上继续了明末以来场商对灶户的剥削,更好的维护了场商利益。

设立火伏法的目的与公垣制相似。清政府为了从源头上杜绝私盐,设立火伏法“煎盐之法,以一昼夜为一火伏。两淮于雍正六年年开始实施火伏法。按灶地之繁简,酌设灶长、灶头、巡商、巡役、磨对、走役,又委场商督率稽查。

以煎烧一昼夜为一火伏。每盘一火伏得盐若干,即为定额造册立案。

每一户给印牌一面,即于同灶中选举灶头数人,分户责令承管。

又于数灶头中选举一人,统辖各灶头所管煎户。其管下各户印牌,灶长收藏。

灶户起火煎盐,报明灶头,先向灶长领牌,悬于煎舍,煎毕止火,即印牌缴还灶长。

其灶头照伊领牌缴牌时刻,登记一簿。复按时刻赴煎舍盘查,如有缺额,立时同灶长报究。

场员又预给用印根单联票存于灶长,逐日将各户起伏时刻,应得盐数,填入根单存查,一面即于联二印票前页内,填明灶户姓名盐数,亲给该灶运盐入垣。

又于各商垣总汇之处,分设磨对公所,灶户运盐经过,将联票交磨对挂号,截角前页,仍将后页给还灶户,执运盐斤入垣。

场商量收若干桶,一面给发盐价,一面于后页内注明收盐数目磨对日期,遣走役赴场各垣收后票与前票核对,灶长仍每月十日一次,将逐日所填根单,亦齐送磨对,再与各票核对,一有参差,立即察场查究。

后为了防范灶长灶头舞弊,又复招募属熟谙盐务之消乏商裔,充为巡商,一名带巡役二名,分派灶地,各给公费并船驴等,逐日在灶游巡。

凡遇煎烧之户,必查其有无印牌,有则于循环簿内登记,无则以私煎执究……”。

总之,从盐的生产到收购,都作了的详细的规定。在火伏制的约束下,灶丁被牢牢的控制在官府手中,灶丁若违背制度行事,必将受到严厉处罚。

为了加强灶户的自我管理,清政府从乾隆年间开始推行所谓的“保甲法”。

乾隆九年年九月,两淮盐政吉庆以疏销官引“要在缉私,而正本清源先严场灶”为由,编立保甲。保甲法“实为饵盗缉私,绥靖民灶丁善法”。

保甲法以家为一甲,每甲设一甲长甲为一保,每保设一保长。

如果某一盐场有数千家灶户,就设数十个保一长如果有数百家灶户,就设数保长。

以盐场地命名加以编号登记。如果某一盐场灶户只有八、九甲,或者不足一百家,甚至只有二三十家,那也同样设一保长。

担任保长者必须具有公正、正直、老成、服众的品行和品性。保长选出后给予保长牌。保长负有稽查私盐的责任,“凡奸匪私煎贩私之辈,及面生可疑之人,一有踪迹立即举首”。如果遇有“窝藏、盗贼、赌博、私铸等项”,也要立即举报。

如果隐匿不报,一经发觉,则立即追究保长的责任。

清政府所推行的这种灶户自我管理的保甲制,对于加强灶丁管理、防范灶私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火伏法与保甲法互为表里,使清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灶丁的控制和管理。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猎日传奇之刺魂 谍战:红鸾归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