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忧不惧(2/2)
唐德宗外访疾苦,李实欺骗德宗说:“今年虽然闹饥荒,但不影响秋收。”
李实不但没有上书减免百姓赋税,反而横征暴敛,百姓只好卖掉房子和种子缴税。
卖唱人成辅端作诗讽刺唐德宗,李实大怒,上书说成辅端作为下贱的卖唱人却诽谤国家理应处死。于是唐德宗处死了成辅端。
《新唐书》:李实,道王元庆四世孙。以廕仕,嗣曹王皋辟署江西府判官,迁蕲州刺史。皋节度山南东道,复从之。
皋卒,实知后务,刻薄军费,士怨怒,欲杀之,夜缒亡归京师。
累进司农卿,擢拜京兆尹,封嗣道王。怙宠而愎,不循法度。
贞元二十年旱,关辅饥,实方务聚敛以结恩,民诉府上,一不问。
德宗访外疾苦,实诡曰:“岁虽旱,不害有秋。”
乃峻责租调,人穷无告,至撤舍鬻苗输于官。
优人成辅端为俳语讽帝,实怒,奏贱工谤国,帝为杀之。
3唐德宗李适曾在一个叫辛店的地方打猎时,来到农民赵光奇的家中,唐德宗问:“百姓们生活的高兴吗?”
赵光奇回答说:“不高兴。”
唐德宗问道:“今年庄稼获得了丰收,你们为什么不高兴呢?”
赵光奇回答道:“国家的诏令不守信用。前边说的是除两税以外不再有其他徭役,现在除了两税之外的各种强迫收费比两税还要多很多。后来又说这是和籴,实际上是对百姓巧取强夺,而且还不给百姓们钱。
开始时说收百姓的粮食由官府到百姓家中收取,现在却强迫百姓们把粮食送到几百里外的京西行营。由于路途遥远,很多人家干农活的牲口被累死了,车也坏了,导致家庭破产,难以维系。人们的生活如此愁苦,有什么可高兴的呢!
国家每次发布的优恤百姓的政策,只不过是一纸空文而已!圣上深居在防卫森严的皇宫里,哪里会知道这些呢!”
唐德宗听后,便下令免除了赵光奇家的赋税和徭役。
《资治通鉴》:庚辰,上畋于新店,入民赵光奇家,问:“百姓乐乎?”
对曰:“不乐。”
上曰:“今岁颇稔,何为不乐?”
对曰:“诏令不信。前云两税之外悉无它徭,今非税而诛求者殆过于税。后又云和籴,而实强取之,曾不识一钱。
始云所籴粟麦纳于道次,今则遣致京西行营,动数百里,车摧牛毙,破产不能支。愁苦如此,何乐之有!
每有诏书优恤,徒空文耳!恐圣主深居九重,皆未知之也!”
上命复其家。
4“民无信不立”
子贡问怎样治理国家。
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老百姓信任统治者。”
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那么在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呢?”
孔子说:“去掉军备。”
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项,那么这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呢?”
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就不能存在了。”
《论语》: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5司马牛问怎样做一个君子。
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
司马牛说:“不忧愁,不恐惧,这样就可以叫做君子了吗?”
孔子说:“自己问心无愧,那还有什么忧愁和恐惧呢?”
《论语》: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
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6“陈平分肉”
陈平所居的库上里祭祀土地神,陈平做主持割肉的人,他把祭肉分配得很均匀。
父老乡亲们说:“好,陈家孩子真会做分割祭肉的人!”
陈平说:“唉,假使让我陈平主宰天下,也会像这次分肉一样呢。”
《史记》: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
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
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