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孔道远矣(2/2)
公之鱼说:“一定要召请冉求。”
于是派出使者召请冉求。
冉求将要上路,孔子说:“鲁人来召冉求,不是小用你,将要大用你啊。”
这一天,孔子说:“回去吧,回去吧!我家乡的那些弟子志向高远而行事疏阔,为文富有文采,我真不知从何下手来教育他们才好。”
子赣知道孔子心想回去,他去送冉求起程,趁机告诫说:“倘若鲁国任用你,就一定要想办法召孔子。”
《史记》:秋,季桓子病,辇而见鲁城,喟然叹曰:“昔此国几兴矣,以吾获罪於孔子,故不兴也。”
顾谓其嗣康子曰:“我即死,若必相鲁;相鲁,必召仲尼。”
後数日,桓子卒,康子代立。
已葬,欲召仲尼。
公之鱼曰:“昔吾先君用之不终,终为诸侯笑。今又用之,不能终,是再为诸侯笑。”
康子曰:“则谁召而可?”
曰:“必召冉求。”
於是使使召冉求。
冉求将行,孔子曰:“鲁人召求,非小用之,将大用之也。”
是日,孔子曰:“归乎归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吾不知所以裁之。”
子赣知孔子思归,送冉求,因诫曰,“即用,以孔子为招”云。
3“冉求有为宰之才”
孟武伯问孔子:“子路做到了仁吧?”
孔子说:“我不知道。”
孟武伯又问。
孔子说:“仲由嘛,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可以让他管理军事,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
孟武伯又问:“冉求这个人怎么样?”
孔子说:“冉求这个人,可以让他在一个有千户人家的公邑或有一百辆兵车的采邑里当总管,但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
孟武伯又问:“公西赤又怎么样呢?”
孔子说:“公西赤嘛,可以让他穿着礼服,站在朝廷上,接待贵宾,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
《论语》:孟武伯问:“子路仁乎?”
子曰:“不知也。”
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
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
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4曲阜孔氏有一个特点,就是不但衍圣公是世袭担任的,连孔府中的仆人也是祖祖辈辈、子子孙孙世袭的。
《孔府内宅轶事》:除了祭孔和进贡送礼外,就是孔府本身的生活消费了。
孔府虽然只有几个主人(如我小的时候,不过是四个人),但却拥有包括管家在内的数百名仆人,听说最多时达到七百人,平常总在五百人左右。
孔府的仆人大多是世袭的,祖祖辈辈在孔府当差。
按孔府的规矩,如果当差的死了,他儿子还小,不能来干活,则临时找人顶替,待成年后,仍由其子世袭当差。
5关于皇帝拜谒孔庙。
其实理论上来说,历代皇帝都应该去拜谒孔庙,但是实际上真正去曲阜孔庙拜谒过的皇帝,历史上只有十一人。
《孔府内宅轶事》:二门里有座“重光门”,是在院中孤零零地盖起一座双层飞篬的门坊,斗拱建筑的屋顶,八个倒垂的木雕花蕾,门下有石鼓夹抱,左右无墙,平时关闭,从两侧通过,只有在皇帝出巡或祭孔时才能在十三声礼炮声中打开。
这是一般官宦人家所没有的,只有列土封侯的邦君才有资格建造。
据有关史书上记载,历代帝王中曾出巡到孔庙的有汉高祖、汉明帝、汉章帝、汉安帝、魏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周太祖、宋仁宗、清圣祖、清高宗等,共十一个皇帝、十九次出巡来过这里。
这是历史上所有的贵族之家都没有得到过的皇帝“宠幸”。
6这章里安懋举周太祖的例子,是因为后周太祖郭威也是从部下权臣篡位登基的。
六月,乙酉朔,后周太祖前往曲阜,拜谒孔子祠。
已献上供品,将行拜礼,左右侍臣说:“孔子是诸侯的大夫,不应当以天子的身分拜他。”
太祖说:“孔子是百代帝王的老师,岂敢不恭敬啊!”
于是行拜。
又拜孔子墓,命令修缮孔子祠,禁止在孔林打柴采草。
访求孔子、颜渊的后代,任命做曲阜县令以及主簿。
丙戌,后周太祖从兖州出发。
《资治通鉴》:六月,乙酉朔,帝如曲阜,谒孔子祠。
既奠,将拜,左右曰:“孔子,陪臣也,不当以天子拜之。”
帝曰:“孔子百世帝王之师,敢不敬乎!”
遂拜之。
又拜孔子墓,命葺孔子祠,禁孔林樵采。
访孔子、颜渊之后,以为曲阜令及主簿。
丙戌,帝发兖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