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 夷吾妾婧(2/2)
唐宣宗自写诏书告诫万寿公主说:“如果违背我给你的告诫,必然会有当年太平公主、安乐公主那样的祸患。”
郑颢之弟郑顗,曾患有重病,十分危急,唐宣宗派遣使者去探视,回宫后,唐宣宗问道:“万寿公主在什么地方?”
使者回答说:“在慈恩寺观戏场。”
唐宣宗听后勃然大怒,叹惜说:“我一直奇怪士大夫家族不想与我家结婚,现在看来是有原因的!”
唐宣宗立即命令召万寿公主入禁宫,让她站立在庭殿台阶之下,看也不看她一眼。
万寿公主感到恐慌,流泪满面,向父皇谢罪。
唐宣宗责备女儿说:“哪有小叔子病危,嫂子不去探望,反而有兴致去看戏的道理!”
派人将万寿公主送回郑颢家。
于是直到唐宣宗死,终其一朝,皇亲贵戚都兢兢尊守礼法,不敢有违逆,象崤山以东以礼法门风相尚的世族一样。
《资治通鉴》:十一月,庚午,万寿公主适起居郎郑颢。
颢,絪之孙,登进士第,为校书郎、右拾遗内供奉,以文雅著称。
公主,上之爱女,故选颢尚之。
有司循旧制请用银装车,上曰:“吾欲以俭约化天下,当自亲者始。”
令依外命妇以铜装车。
诏公主执妇礼,皆如臣庶之法,戒以毋得轻夫族,毋得预时事。
又申以手诏曰:“苟违吾戒,必有太平、安乐之祸。”
颢弟顗,尝得危疾,上遣使视之,还,问,“公主何在?”
曰:“在慈恩寺观戏场。”
上怒,叹曰:“我怪士大夫家不欲与我家为婚,良有以也!”
亟命召公主入宫,立之阶下,不之视。
公主惧,涕泣谢罪。
上责之曰:“岂有小郎病,不往省视,乃观戏乎!”
遣归郑氏。
由是终上之世,贵戚皆兢兢守礼法,如山东衣冠之族。
2班昭在《女诫》中“妇行”一节最末引用的确是《论语》中的句子
《女诫》:此四者,女人之大德,而不可乏之者也。
然为之甚易,唯在存心耳。
古人有言:“仁远乎哉?我欲仁,而仁斯至矣”。
此之谓也。
3“班昭参政”
《后汉书》:及邓太后临朝,与闻政事。
以出入之勤,特封子成关内侯,官至齐相。
4这章里安懋和纪洵美对话里管仲事迹都是出自《论语》里孔子对管仲的评价
子路说:“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忽自杀以殉,但管仲却没有自杀。管仲不能算是仁人吧?”
孔子说:“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的盟会,不用武力,都是管仲的力量啊。这就是他的仁德,这就是他的仁德。”
《论语》: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
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5子贡问:“管仲不能算是仁人了吧?桓公杀了公子纠,他不能为公子纠殉死,反而做了齐桓公的宰相。”
孔子说:“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了天下,老百姓到了今天还享受到他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恐怕我们也要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开了。管仲这样的人,哪能像普通百姓那样恪守小节,自杀在小山沟里,而谁也不知道呀。”
《论语》: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6《论语》: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7“夷吾因小妻”是出自《列女传》中“齐管妾婧”的典故
《列女传》:妾婧者,齐相管仲之妾也。
甯戚欲见桓公,道无从,乃为人仆。
将车宿齐东门之外,桓公因出,甯戚击牛角而商歌,甚悲,桓公异之,使管仲迎之,甯戚称曰:“浩浩乎白水!”
管仲不知所谓,不朝五日,而有忧色,其妾婧进曰:“今君不朝五日而有忧色,敢问国家之事耶?君之谋也?”
管仲曰:“非汝所知也。”
婧曰:“妾闻之也,毋老老,毋贱贱,毋少少,毋弱弱。”
管仲曰:“何谓也?”
“昔者太公望年七十,屠牛于朝歌市,八十为天子师,九十而封于齐。由是观之,老可老邪?夫伊尹,有氏之媵臣也。汤立以为三公,天下之治太平。由是观之,贱可贱邪?皋子生五岁而赞禹。由是观之,少可少邪?駃騠生七日而超其母。由是观之,弱可弱邪?”
于是管仲乃下席而谢曰:“吾请语子其故。昔日,公使我迎甯戚,甯戚曰:‘浩浩乎白水!’吾不知其所谓,是故忧之。”
其妾笑曰:“人已语君矣,君不知识邪?古有白水之诗。诗不云乎:‘浩浩白水,鯈鯈之鱼,君来召我,我将安居,国家未定,从我焉如。’此甯戚之欲得仕国家也。”
管仲大悦,以报桓公。
桓公乃修官府,齐戒五日,见甯子,因以为佐,齐国以治。
君子谓妾婧为可与谋。
诗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此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