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家庭聚会(9)(1/2)
“……所以余假设的情况是,迦太基人的大军将通过陆路,向帝国发动攻击。”
凯撒看向尼禄的眼神变了,脸上原本的微笑也消失了。他从没想到自己最不看好的孩子,会想到这一步。
经由陆路,向帝国发起攻击?还真是大胆的推测。不过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对帝国来说的确很麻烦。
“当然,余并不是说,迦太基人会完全放弃他们的海上优势,只走陆路。余等也必须考虑到迦太基人的海陆两方结合的可能性。比如……比如……对了!比如迦太基人先向东走。等脱离了提图斯的监视后,改为乘坐战船,在海面上画出一个弧线后,在罗马城东面登陆,在那里集结完队伍后,再向罗马城进发。此外也不能排除迦太基攻击埃及,引诱帝国战船远离罗马城,随后从海上直冲罗马城的可能。不过……”
尼禄的话语又停了下来。这次就连凯撒也没有开口。所有人都静静等待着少女思考完毕。
“不过,余认为最坏的情况是,迦太基人在高卢登陆。一路与高卢人,日耳曼人前后夹击当地的帝国军团。然后联合当地反对帝国统治的部落,一起冲向罗马城。这样的话,帝国最后将要面对的敌军数量可能远远超过帝国最初的预期。同时因为无法掌握住敌军的详细情报,很可能敌人将军队都分散了,帝国军团却还在原地傻傻等待。然后那些分散的敌军渗透到帝国军团身后,让军团再次面临前后夹击的困境。到那个时候,溃败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任海济为尼禄假设的最坏情况,来自于种花家无敌陆军的“三三制”渗透式“滚筒”战术。
种花家陆军是那个时代装备最差的军队。在战场上,他们即没有白头鹰那全方位的重武器支援,也没有毛熊那让人战栗的“钢铁洪流”。种花家的士兵们几乎是凭借着他们的信念,用血肉之躯对抗着威胁种花家安全的敌人。
血肉之躯,岂可与钢铁战车抗衡。
在武器装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种花家发明了最适合他们的战术。将大部队分散成数支小股部队,对敌军防线进行渗透。
分散部队让敌人无法掌握住具体情报,四面八方的攻击让敌人产生一种被包围的错觉。随后趁着敌人陷入混乱之际,一举击溃面前这些在武器装备上占据优势的敌人。
而种花家那些不了解这种战术的敌人,因为总是遭到四面八方而来的攻击,让他们错误认为自己时刻处于被包围状态下,于是轻蔑的将这种战术称为“人海战术”。
如果不是在人数上占据绝对优势,你凭什么“包围”我?
“人海”你妹啊!你有见过人数较少的一方使用“人海战术”的吗?!
不要再左顾右盼了!白头鹰同学,我说得就是你!
之前就说过,冷兵器时代因为信息传递不畅,军队士气变化速度极快。很可能打着打着就赢了,也可能打着打着就溃败了。
一旦某处认为自己遭到包围,在慌乱之中失去平常的判断力,恐慌就会迅速向四周蔓延。然后如滚雪球一般,影响范围越来越大。军队士气迅速下跌。于是原本只要冷静下来,仔细分析与判断一下就能轻易度过的小危机,很可能就会直接导致队伍崩溃。
凯撒低着头,在不停回味尼禄刚才说的话。他不得不承认,尼禄的假设很可能成为现实。然后一旦这个假设成为现实,自己又该如何应对。不仅仅是凯撒,涅尔瓦与图拉真两人也如身边的提图斯一般开始低头思考。
屋大维静静看着一脸得意的尼禄,数秒后她再度闭上了自己的双眼。
屋大维非常了解尼禄。尼禄或许很聪明,但还没有聪明到能思考到这一步。所以屋大维认定,尼禄刚才所说的那些假设,全部来自于任海济。
如果是来自那个年轻人的话,应该早就想好了应对方法,所以没有问题。
屋大维闭起双眼,不再理会会议商讨内容。
片刻沉默后,凯撒终于抬起头。他投向尼禄的眼神中略带笑意。
与屋大维一样,同样了解尼禄的凯撒也认定少女刚才所说的那些想法,一定是来自任海济。他之所以略带笑意,是因为任海济还忠实站在尼禄身边让他感到满意。
虽然不愿娶小尼禄,小尼禄也不愿嫁给那个汉帝国年轻人。但目前看来,两人的关系还算不错。如果那个汉帝国年轻人能像现在这样,留在小尼禄身边,对帝国来说也算不错。
“小尼禄,你能想到这一步,一定也有了应对方法吧?”
“皇帝陛下。说实话,余并没有详细的应对计划。因为现在的帝国对敌人的了解实在太少了。余之前在希腊遇到波斯大军。波斯大军明明可以等到帝国四面楚歌的时候再动手,但他们却偏偏赶在迦太基人宣战前,率先向帝国发起攻击。余一直没有想通其中的原因。最坏的假设是,迦太基人有了什么让波斯人无法忽视,无法继续等待的某样东西,因此波斯人才会急着先向帝国发起攻击。如果不知道迦太基人有着什么特殊‘东西’,余就无法制订出有效的应对方法。余现在唯一能想到的是,尽可能留下足够的预备军团,用以应对突发事件。”
“也就是说,即便帝国在高卢,在莱茵河畔的据点遭到敌人的包围,也不出动大军吗?”
凯撒面带微笑,看着尼禄。他很好奇,任海济是否考虑到他此刻的提问。所以想看看尼禄的反应。
“皇帝陛下,余认为。不能排除敌人调虎离山的可能性。在没有确认敌方大军的行动前,不应该贸然派遣军团救援。如果贸然派遣军团前往救援,不仅会削弱罗马城的防御,让罗马城陷入空虚状态。在关键时刻也缺少了足够的机动兵力。更重要的是,不能排除敌人在据点四周设下陷阱的可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