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上学去(2/2)
今天,彭禹的到来,总算让大家松了口气,一阵寒暄和热闹过后,吴开智和副校长他们当场拍板决定,将彭禹安排到了初中二年级九班,并当即派人找来班主任老师童蕾;简单地交代了童老师几句话后,一群人陪同彭禹去了教室。
那个时候,无论北京还是全国各地的学校,还没有开始划分什么快班慢班,更没有什么优等生和次等生之说,学生不管去哪个班,基本上都是一样的,没有好坏之分。北京第一中学规模很大,在校生超过了五千多人,单是初中二年级,就有二十一个班级;吴开智他们之所以将彭禹安排在九班,那是因为班里还有一个空余的位置,这也是学校专门为彭禹预留的。
在路上,经过童老师的热心介绍,彭禹了解到,学校的各个班级人员很多,几乎全部都是满员,就拿初中二年级来说,每个班都有学生五十多人;由于第一中学是北京地区的重点学校,所以前来入学的人很多,不少人是通过托关系走后门来的。
听了童老师的话语,彭禹暗暗苦笑不已;要说到走后门托关系,自己不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吗?如果不是上面的特别关照,就算他现在名气很大,能不能从千里之外半途插班进入这所学校,估计也是颇费周章的。说来说去,无论时代再怎么发展,无论社会再怎么倡导“人人平等”,都是一件很难实现也办到的事情啊!有人就有江湖,有官就有特权;大概说得就是这个意思吧?
大家从办公楼出来的时候,正是早自习已过,学生们即将开始上第一节课的时间;庞大的校园里,一波接一波的学生们,正欢笑着涌向自己的教室,各个教学楼学生们的奔跑声和呼喊声响成一片,叽叽喳喳地热闹非凡。
自从来到北京以后,彭禹的服装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天气暖和的时候,他是一身雪白的中山装,深秋和入冬后,他身着棉袄棉裤,外罩灰黑色的中山装。如果现在非要从他身上找出和他人不同特点的话,那就是他一年四季出门必备的茶色眼镜,外加一件常炎鸿送给他的黄色棉布军大衣了。这种打扮,在当时的京津地区十分流行;你看吧,只要冬天一到,无论是去看电影还是逛大街,那些男男女女的小青年们几乎全部是这种装扮,充分彰显出了那个时代的特征和特色。
按照课程安排,初中二年级九班的第一节课是数学;当彭禹他们踏上楼梯来到教室的时候,透过宽大明亮的窗户就可以看到,一位穿着黑棉袄,身材又高又瘦的中年男老师,正站在高高的讲台上,手里翻动着课本,正准备为学生们讲课;台下,是黑压压的一片男女学生,大家都在埋着头,哗啦哗啦地翻阅着课本,很少有人交头接耳地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