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创办基金会(2/2)
在本次会议上,彭禹发布了一条震惊全国商界的重要消息,那就是:“华尊希望工程基金会”、“华尊社会救助基金”和“华尊民族品牌扶持基金会”三大基金会,在华尊集团的主导下,将于1986年的1月1日,也就是元旦那一天正式成立;为了组建这三大基金会,华尊集团准备分别投入人民币15亿元,作为第一笔启动资金。关于这笔庞大的资金来源,与会者是不清楚的;这里面,华尊集团出资10亿元人民币,剩下那5亿元,是林出尘从自己的小金库里面慷慨地掏出来的。
说起来很有意思,当叶惠芳知道了这个消息后,心里是很不高兴的;她和彭禹的妈妈林书敏一样,认为这事儿不应该由彭禹来管,那是国家操心的事儿。不过,后来根据彭禹、林出尘和林国忠他们的解释和劝说,她们的思想也慢慢转变过来;其根本原因,就是这次彭禹虽然出资巨大,但还没有造成令彭家伤筋动骨的局面,处于可以忍受的范围之内。
在会议中,彭禹详细说明了自己创办上述三个基金会的初衷和理由,并对基金会的各项运作,做了细致的说明;在这里面,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虽然华尊集团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但在和国家法律法规挂钩的前提下,等到基金会成立之后,他们也没有权利擅自挪动里面的一分钱。也就是说,这是一笔典型的储备资金,任何人和任何单位,只能够往里面捐款充钱,而不能够随意取钱;除此之外,彭禹和彭薇、谢志强三大华尊总裁分别表示,在适当的时候,在华尊集团运作顺畅和资金充足的前提下,他们还将陆续往里面充钱,让基金会不断地发展壮大,为国家的发展和公私等实体企业的成长保驾护航。
对于这种抱团取暖和共同发展的规划,几乎所有的中国商会成员们都很感兴趣;大家一面饶有兴趣地翻阅着文件,一面相互交头接耳地讨论交流,认为这种做法对于每一个上规模的中国企业来说,都是大有好处的。毫无疑问,假如中国绝大多数公私企业能够团结一心的话,那么,中国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将会大大加强;除此之外,这种有别于融资和从银行贷款的新模式,也让与会者耳目一新,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意义是积极的,也是利国利民的;彭禹他们的倡议,自然得到了绝大多数与会者的赞成和支持。为此,中国商会还特别发布了一系列文件,转发到全国各地,要求大家以强大地社会责任心和积极地姿态,来对待和支持这件新生事物。
1986年1月1日,“华尊希望工程基金会”、“华尊社会救助基金”和“华尊民族品牌扶持基金会”在北京正式挂牌成立;华尊集团严格遵守自己的诺言,在第一时间将15亿元人民币,转到了基金会的账面上。随后,全国各个公私企业纷纷捐款,赞助这一壮举;自然了,和人们眼中财大气粗的华尊集团相比,他们的捐款力度就比较小了。那些大中型国企和私企,他们有的捐1千万、2千万,有的捐几百万;更有甚者,因为自己的企业规模有限和资金紧张,所以他们才捐出了几十万甚至几万元。不过总体来讲,蚊子再小也是肉,基金会来者不拒,一概同等对待;这笔巨大地款项,按照基金会管理机构的运作安排,暂时全部储存在了中国人民银行。
让彭禹很感动很振奋的是,消息发出去之后,当初那些来华访问的海外华侨界巨商们没有食言,纷纷将自己的捐款打入了基金会的帐内;和国内人氏比起来,这些人既有钱又很慷慨,有的捐了1亿美元,有的捐了七八千万或者五六千万美元,在所有的捐款中占有极大地份额。为此,基于公平公正起见,基金会不得不吸纳他们加入到了基金管理机构中来;大家群策群力,共同维护和经营这项伟大的慈善事业。
如此一来,正因为有了彭禹创办的三个基金会,后来世界上发生金融危机的时候,大批中国公私企业有惊无险地度过了难关,几乎所有的民族品牌保全了下来;至此,中国企业,从一开始的小船小舰艇般的规模,逐步演变成遨游四海的航空巨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与复兴,做出了重要地贡献。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第二部宏图大展第一百五十五章:创办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