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获得诺贝尔文学大奖(1)(2/2)
1925年爱尔兰作家肖伯纳因剧本《圣女贞德》获诺贝尔文学奖。
1933年苏联作家蒲宁因小说《旧金山来的绅士》获诺贝尔文学奖。
1944年丹麦作家延森因历史小说《漫长的旅程》获诺贝尔文学奖。
1954年美国作家海明威因小说《战地钟声》、《永别了,武器》等获诺贝尔文学奖。
1965年苏联作家肖洛霍夫因小说《静静的顿河》获诺贝尔文学奖。
……
从笔者上面列举的几个例子大家可以看出,这些文豪和大家之所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的作品是很有限的那么几个;而彭禹却不同,因为他所创作的优秀文学作品实在是太多了,看得让人眼花缭乱,根本难以评价哪些好哪些坏的。基于这个原因,在后来颁发诺奖的时候,主持人是以概括性的表述来进行的;这话里行间的意思,就是让大家去选吧!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你觉得哪部作品你比较喜欢,你就可以把它当做彭禹的获奖作品了;从这个方面可以看出,对于彭禹的作品没有具体的评价和限制,这也是评委们无可奈何的一件事。
自然,由于文化和体制的巨大差异,再加上思想陈腐和视野局限等原因,不少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名不副实的;因此,有关诺贝尔奖的负面报道与评价在近代一直不断。比如,1938年因小说《大地》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有人评论她的作品缺乏艺术性,情节粗制滥造,有损于作家名声等等。由于赛珍珠在作品中对中国当时现状的过度描述和某些成分的失真,1972年,当她希望能作为一名记者陪同尼克松出行访问中国时,被一位中国驻加拿大外交官给她发来的信函严酷拒绝。
所以说,就算你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可并不代表你的文学修养和功底就是天下第一和无人能及了;没有全局性的眼光和一个正派正直的学者意识,你选出来的作品肯定是有局限性的,是在傲慢与偏见中有失公允的。在历届的诺贝尔奖评选中,这一现象频发不断,来自社会的抨击声层出不穷。
客观的讲,从近代和当代中国来看,彭禹在文学上的成就显然不是最出色和独一无二的;不要说我们中国流传百世的《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和《水浒传》这四大古典名著了,就是举世闻名的文豪巨匠,也不在少数。如鲁迅、林语堂、巴金、老舍等,他们有的不愿意参与,有的却是失之交臂;2012年,中国著名作家莫言以《红高粱》、《丰乳肥臀》和《蛙》等杰出作品斩获诺贝尔文学奖,令中国人终于出了口恶气。
不过,彭禹最值得骄傲的地方是,他是历史上诺贝尔文学奖最年轻的得主;在此之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最年轻的作家是加缪。
加缪出生在法属阿尔及利亚,家里很穷,父亲在他一岁时去世,母亲是文盲,他是靠奖学金完成学业的。他的第一本著作《异乡人》出版时,他才28周岁;195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年仅44岁,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彭禹和加缪相比,优势就更加明显了;要知道,1988年,彭禹才24岁,比加缪整整年轻了20岁。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中国老百姓对诺贝尔文学奖的历史了解的越多,心里就越兴奋;这是因为,彭禹不但是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而且他所发表的文学作品也是最多的。
所以,对全体中国人来说,彭禹创造了一个举世无双的人间奇迹!
第二部宏图大展第二百三十三章:获得诺贝尔文学大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