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谋在三国 > 第五十五章 洛阳琐事

第五十五章 洛阳琐事(2/2)

目录
好书推荐: 乾坤寻情 鹤翼剑 波澜起 最强女王:早安,修罗殿下 足球大咖 顾先生,我在暗恋你 职业快穿:boss总让我撩他 莲花仙印 神道炼香火 快穿攻略:宿主有毒,快跑!

蔡邕在官复原职之后,每日便要照常上朝,虽然忙但是却没有将浦俞等人的课业放下。每天一下朝,便按时教习。当然了,蔡邕是不会教吕恒所传的那些东西的。在蔡邕看来,儒家才是正统。其它都是偏门杂学,即使其他学说很实用。但是杂学就是杂学,永远也成不了主流。

中国拥有百家学说,其中有三种学说被称为最理想的治国学说。其一为“人治”学说,即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所推崇的“以人为本”、“理治”、“德治”。主张人的作用,施行“仁政”、“爱人”。

其二是“法治”学说。,即韩非子,商鞅等为代表的法家学说崇尚的“以法治国”,这种思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发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其三为“无为而治”学说。即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所主张的“清净无为”“无为而治”。思想主张顺应时势,顺应民心,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

自古以来,每一代的统治者在建国之时都会考虑选用那种学说治国。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封建统治思想在不同时期分别吸收了墨、儒、道、法各家的思想主张,虽被采纳的程度有所不同,但从总体来看,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取二者之长、弃各自之短,逐步形成了德法兼用、德主刑辅的治国方略。

最早的秦在统一中国后,采用了法家的主张,建立起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其选用法治,与丞相李斯有莫大关系。

其后的西汉王朝,先后采用了儒家的“仁政”、道家“无为而治”和墨家节俭的思想。

到汉武帝时,因为要平衡皇族势力,削弱地方统治,以加强君主权利。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现了政治、思想上的“大一统”,使儒家思想从此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正式形成了“外儒内法,剂之以道”的治国模式。这也定鼎了儒家的独尊地位。

好在汉代以后,道家思想仍然受到重视,逐渐被儒家思想所吸收,如宋明理学;隋唐科举制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墨家“选贤举能”的思想。但有利也有弊,儒家虽然加强了皇权的统治。却也束缚了治下百姓的思想。到有清一带,很多人已经被演化出了“奴性”。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猎日传奇之刺魂 谍战:红鸾归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