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西伯侯浮化羑里 姜子牙初下昆仑(1/2)
第十三回:西伯侯浮化羑里,姜子牙初下昆仑
那日,西伯侯告辞了飞虎比干丞相,纣王示意,尤浑指派两位文武官员相陪送,名为护卫,实是押送,使姬昌到羑里地方上有所交割,所谓是变换公文,拿个手续回来。
各位,姬昌前往朝歌时,手下随从中有辛甲辛免两兄弟,这两个人都很粗壮,甚有武力,考虑到西伯侯的安危,姬昌被贬羑里后,他们都愿陪同前往,有他们在,尤浑安排的陪护都没有敢为难姬昌。
在辛氏兄弟的威风面前,尤浑安排的护卫不敢妄动,一路上倒是派送了许多好吃好喝,到了羑里小城,那里的地方开了衙门,做了接管,听说其中事端,地方对姬昌很是客气,设了账房,让姬昌在那里主事,管理当地一干囚犯、奴隶。
羑里本是纣王的一个监狱,这个地方的人民多是囚犯和奴隶的后代,呵呵,囚犯的后代也是奴隶,他们落户在此,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家族体系,世代在此开荒种地,接受奴役,生活待遇极差,已到了不堪重负的时候,欲改变生活环境,他们就不能够安定。
贫困,自然刁蛮,奴隶们常会闹事,费仲说这里的人民顽固不化,这是生活所逼,难怪他这样说,让姬昌前来,名义上是浮化万民,实则是尤浑费仲借奴隶犯人之手来整理姬昌。
辛甲辛免作为姬昌的奴仆,编排在一干奴隶之中,姬昌主事后,安排他们作了监工,那里的奴隶岂能轻易降伏?甘愿受姬昌的指派?辛甲辛免通过几场打斗,征服了众囚犯,得到了奴隶们的尊敬。
各位,这里又印证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理,那时候更是如此,天下都是拳头打出来的,若是没有辛甲辛免两人能打的拳头,西伯侯怎么能安心下来工作?这一方的民众怎么会听他的?难道仅凭姬昌善变的口舌就能收服了众人?
呵呵,只怕他还没开口,便落一身打,又何如来孵化民众?再或者他的骨头脆一些,吃不住打击,当时送了命,又怎么能来做众人的思想工作?
所谓的孵化民众,开始必然要民众安心,臣服,然后才能教育,辛甲辛免出力的同时,也得到了奴隶们的敬重。
在威势面前,奴隶们开始敬重辛甲兄弟俩,按他两个安排的规矩来行事,一切进入了轨道,经过姬昌合理算计,辛甲辛免兄弟两个也得到了宽闲,宽闲之余,姬昌就让他们化装起来,前往朝歌探听消息,也因此,他们得与黄飞虎部下周纪黄明等人相识,都是能打的英雄人物,秉性一般相近,在一起投缘,他们几个人居然就磕了头,拜了把兄弟。
羑里的人口很少,多是在此久远的奴隶后代,被辛甲辛免征服后,姬昌就为他们定了规矩,让他们按时作息,按次劳作,因而,管理起来并不是费事,姬昌也因此有了空闲,闲暇之余,他便会利用自己所学的金钱卦术,为当地民众解难。
自西伯侯到了羑里小城,当地民众都会来看他,见识他的风采,位已极品的侯爷到了这么个小地方,怎么说也是一个稀奇事?
听说这位侯爷会取卦,民众都想见识,遇到了难事者,有借机当面求其一卦,西伯侯也不吝啬,即时袖起金钱,也多有准确。
斗转星移,日月轮回,姬昌来到羑里已有数月,这日,西伯侯升了课堂,作了工作安排后,闲余下来,民众又来相求,姬昌便将金钱课开起来,恰有一妇人刚丢失了一只鸡,请他一课,他便摆开香案焚了香,作了祷告,祈求先祖的庇佑,希望不要因此事而降罪到子孙后代。
“历代先祖,后稷,公刘,古公,请你们保佑子孙姬昌吧,让他把祥和安宁带给这一方黎民百姓,愿他们永远快乐安详。”
姬昌念念有词的作了祷告,拜了数拜,然后摊上卦筒,将金钱六枚拿在手里,默默凝视空中,一会,双掌合十,吹来了一个仙气,呼---待下面的民众安定,神往的望着他时,他便将金钱徐徐放入筒中,又合了一个气,方摇晃起来。
过了一会,金钱被他依次取出排开,得了一卦,看了卦象,姬昌开口道,“此乃失而复得之卦,你莫要慌,鸡不在了,这已是既成事实,本是破财之兆,没有办法和解,但依今日之卦象,却是好象,吉兆,或会有人送来,即便鸡把他吃了,他也会还于你钱,或者,就有人买一只还于你。”
“这?怎么会有这样的事,侯爷,你莫是诳我们吧?既然贼偷吃了鸡,又怎肯吐出?他又怎么肯吐出,若说是他没吃了吧,他或可归还了,他若是吃了,你难道断他吐出?”
“是啊,这西伯侯莫是徒有虚名,专说诳语。谁把鸡偷了还会送还,他莫不是疯子?”
“看他那胸有成竹的样子也不像,难道真有人来送还?”
姬昌微笑不语,信我者昌。
众人都是疑惑,“侯爷莫是心虚,信口开河无法收场?”
在取笑和半信半疑中大家各自散去。
且说这个偷鸡贼,很年轻,本是有些学识的,只因老母缠病,穷困饿极,他方做了这事,到了家里,年迈的老母怎么也不肯吃他偷来的鸡,家里本没有鸡,也无钱去买,现在架上烧烤的鸡虽是香气扑鼻,来路却是不正,故而,无论他怎么劝说,老母也不吃来,她非要弄个明白,否则,就算是饿死,也不会吃。
没有办法,他就把路过山坡时,偷了邻居家鸡的事对老母说了,老母发了怒,自然是更不吃了,她宁愿饿死。
这一下,这个年轻的偷鸡贼慌了,他是有学识的,也就是有脸皮的人,见母亲虽是饿急,病困,却不吃他端来的一块肉,他就动了羞耻的心,跪在母亲床前承认了错误,在母亲的逼迫下,用母亲陪嫁的指环在街上换了一只相当的鸡送还给这家人,并一再留书表示了歉意。
当那个求卦的老妇前来答谢姬昌时,羑里城惊动很大,围观者也甚众。
这个卦应的是如此准,好事的都赶到姬昌那里瞅热闹,那个妇人对姬昌表达了谢意,并要把鸡子送给他,作为卦资。
她虽诚心希望姬昌收下,但姬昌又怎么肯收,他不但没有收,还为那个老母亲送去了一些滋补身体的药品。
姬昌的名声大起来,围观者甚多,多是赞赏,唯有一位老人对西伯侯嬉笑,姬昌奇怪。
“老人家,昌愚笨,可有做的不周到地方吗?”
“啊,侯爷,小民怎么敢这样说?”
“那么,敢问老人家,那你笑的是什么呢?”
那个老者就回答了,“侯爷,你此卦虽是准确,然你每次只能卦一样事,而且还繁琐,极不方便遇急事来求的人,此间东南,百来里路,有一人,只需看你一眼,就知你的来意,报上生辰,年月,就能知道你的生死祸福,前程往事,一生命运,他还善看风水,前些时,我家中有一头老牛丢失,听人说有这么个人,就特意去了一趟,到了那里,人们排队相候,我就有点着急,谁知那先生看到了我,就对前面的人说:‘各位,事情不是怎么着急的,先让一让这位老者,他路远,离这百十里路程,清早跑到这里,实在不易,家中必然丢了重要的东西。啊,前面的人,不是很急的,且让一让他。’听了他的话,众人都纷纷相让,这才论到了我,啊,不然的话,就是排队等待到天晚,也不一定论到我,侯爷,你说此人神不神奇?”
西伯侯道:“果然是神奇,敢问老者,他又是如何为你起卦的呢?”
“侯爷,当时,我坐在那位先生面前,他只问了我三句话,,第一句,你家是此西北哪里人?我答是羑里城北人,第二句,他问我丢了什么东西?我回答说是耕牛,第三句,他问几时发现丢了的,我答末时,那先生就催我赶快奔回走,沿山沟一直奔西北找,早一时辰有牛,迟一时辰无牛,当时,我是卦金都顾不得付,就赶紧奔回走,果然不出那先生神算,在我家后面,一个多年没去过的山沟里,找了回来,若是找的迟了,只怕真是无牛,我去的时候,那沟对头的几只老狼正虎视眈眈,侯爷,你说险是不险?”
“果真是险。也真是神了,啊,敢问老人家,此人何在?”
“侯爷,那日课金我尚还来不及给付,正思量着隔日前去,若是侯爷高兴,小人愿前带路。”
姬昌听说世上还有如此的人物,喜不自禁,思量着怎么能见上一面,结识一下,也不枉来人生一世。只是他今为待罪之身,朝中有些人的眼睛时时刻刻在盯着,他又怎么能够脱身离开这里呢?
既然脱身不易,姬昌就托那位老者带话给丞相比干,请比干丞相前去寻访,啊,如此人才,乃稀世少有,实不易得的,当为慎重珍惜,成汤江山有此人才,必能千秋万载。
“啊,老人家,我前去极为不方便,请您为我传个话如何?今后我必有重谢。”
“侯爷,小民愚笨,只怕耽误你的大事。”
“老人家,你放心,此去路上,我自安排人暗中护卫于你。”
到了此时,老者无可推脱,应了下来。
西伯侯怕比干丞相有误,特拿出信物一件,乃是一玉佩,交与老者,比干丞相见西伯侯极为重视此人,乃用心打听,知道此人现就住在宋家庄,离朝歌不过三十五里路程。此人姓姜名尚字子牙,外号飞熊,在当地名声已经很大。
比干丞相想,虽则如此,此人或是浪得虚名,当专程访问一次。
各位,这姜子牙乃东海许洲人氏,少年时家贫,父母早亡,游逛与市井,结交了几位朋友,这些朋友三教九流,五花八门都有,子牙时运很背,混到十六岁,依然是一无所有,人混得却是骨瘦如材,冤债缠身。
不得而已,他背井离乡,到了宋家庄,结识了宋异人,两人都是闯江湖出生,义气相投,焚香八拜后结为磕头拜把的弟兄,宋异人年长姜子牙八岁,为大哥,初时,两人年轻,偷吃扒拿的事情都干。
有了钱他们两人就整日游山玩水,混迹江湖,不欺意间,给宋异人又发了一点小财,倒把姜子牙让人上眼。
呵呵,偷驴的没抓住,看到了拔橛的,苦主自然是紧追不放,姜子牙没有办法,只有远遁他方,到了昆仑山脉,遇着一个老道,那老道是鹤发童颜,仙风道骨,而且还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星际变化,潮长潮落均了如指掌,善于运用闭气的法门,跟随着他学习各种法术的弟子众多,他的门下自然也是三教九流都有,但他不糊涂,识人才,善于安排弟子,让他们各尽所能。
姜子牙初次见到他时,正逢一头疯牛行凶,那老道年数虽高,然功力还在,发掌后轻易的就击毙了疯牛。
当时,姜子牙是敬佩不已,虚心求教,叩头拜为师尊,那老道见子牙秉性好,资赋好,就有心调教,使他改邪规正。
收了子牙后,老道也不吝啬,有问即答,依照子牙之才,安排他在后山炼制丹丸,空闲之余又传授些道德真言,子牙那一班师兄弟,经过他的调教,皆是能言善辩,胸怀大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