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回闻噩耗妲己伤情归西岐姬昌借道(1/2)
第二十一回:闻噩耗妲己伤情归西岐姬昌借道
伯邑考因为奸贼尤浑进了佞言,一命归西,妲己当时在寿仙宫,听宫女来报,“娘娘,大事不好了,尤大人向大王进言,伯公子借教琴之名,用心不纯,实则是想亲近而玷污与娘娘,现在,尤大人正在逼迫伯公子承认,要大王定他的罪。”
“啊,这是我害了他呀,不行,我得去救他。”
妲己知道尤浑的手段,若是堂皇的引诱,伯邑考必是不承认,若他是用重刑,伯邑考的性命还焉能在?她慌慌忙忙穿戴起来,昨夜,纣王留宿的痕迹还在,此正是: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显然,纣王走了的时候,有着自己的目的,并没有知会妲己娘娘,尤浑进馋言的时候,妲己娘娘也就没有知晓,而当妲己听宫娥传报伯邑考被拷问的时候,已经是这个事件的后期,当她急急忙忙跪倒在纣王的面前,道:“大王,伯公子教臣妾之琴,勤勤勉勉,没有一丝的懈怠,你不该这样对他,他是臣妾的老师呀,求您饶恕他一死,从今后,臣妾再也不学什么琴了。”
“爱妃,朕的美人,你来了,伯邑考可恼,实在是顽固,问他话俱是推搪,朕一时动怒,已经下了令斩了他,这一会只怕已身首异处。”
“不,不,大王,你赦免他吧。”
“赦免?”
美人相求,纣王心中不忍,正在沉吟时,尤浑来报,“伯邑考言语冲撞大王,已经被斩。”
“匹夫可恼,斩了也罢。”纣王虽是曾着意于伯邑考,然对一不愿降伏的奴仆也不需有太多的怜惜。
妲己听纣王恼语,不敢太过悲啼,强忍着伤痛白眼于尤浑,姗姗归了后宫。
费仲尤浑在苏娘娘走后又出计谋醢尸,作人肉包子,诸位,此间险恶非是良善所为,不去提他也罢。
妲己归来寿仙宫,眼望梧琴,泪水不住流淌,“公子呀公子,臣妾害了你,不该让你在朝歌逗留。公子呀公子,你要明白妾的心,高山流水,知音难觅,你那倾城之容已经永远烙在妾的心里,再也不会忘记。”
她伤心不已,为自己一时任性而后悔,径是纣王来了,也以病了为推托。
只说她为公子事所辱,纣王也不介意,竟是离开了她,任其行为。
这悲情似病痛,来时猛,去时缓,似秋水,最是恼人无端止,如此,竟是延续了多天。妲己方好一点,又想起了公子的百般好处,她乃作一词怀念:
苍天茫茫,芳草凄凄,正是春三月。
杨柳青青,细雨朦朦,巧遇断肠人。
初相逢,睥英伟,存戏耍之心,
交之与琴,谈之与弦。只两日,已觉百年过,
自古英杰多流泪,铁人心亦碎。
黑沉沉,阴森森,阎王相见亦敬佩,
殷切切,语丝丝,奴家愿追随,
无前世,有来生,他日再相见,了却七世情。
。。。。。。。。。。。
妲己伤情之痛,非言语一时可表,暂且不去说它,却说那日,天使至羑里,宣了圣旨,将所带王服交与西伯侯,西伯侯沐浴焚香,三呼万岁,谢圣上龙恩,换了王服,公告与羑里百姓,百姓闻听喜讯,感念姬昌的恩德,牵羊担酒,前来恭贺,还是那个曾经算卦的老者,他拉着姬昌的手说:
“侯爷,我们羑里百姓感激你,已离不开你,但是,却不能因为此而耽误您的前程,此一去,您高升王位,是大王对您的赏识,也是我们羑里百姓的荣耀呀。侯爷,您就放心去吧,到了朝歌,好好规劝大往,慈善乃治国之本呀。”
老者的话,姬昌听在心里很难受,这样的老百姓多么好,他们的要求并不高,只希望能有一个慈善仁爱平和的社会,这个话,我当谨记,今后只要有能力,就不应忘此语。
当下,姬昌含泪应了老人,道:“老人家,你放心,姬昌到了朝歌,一定向大王转达天下百姓的意愿,不负你所托。”
“啊,侯爷,您心胸广阔,是我们老百姓身边难得一见的好官呀。”
第二天,姬昌乘上官舆,随天使行,至道中,只见父老乡亲夹道欢送,提壶阐担,姬昌一一拜谢。
一行人马前行,正行进间,忽有天使前来接应,宣读圣旨,姬昌接旨,却知他们不过是代大王前来送肉饼,并没有他事。
“派这许多人来,只为了赏伺几块肉饼?啊,这事蹊跷。”
“是呀,得告诉我家侯爷知晓。或是饼内藏毒?”
不提下面议论纷纷,姬昌在那里也感奇怪,不知所以,只为几块肉饼,值得大王派人来送?这事太不合常理了?难道纣王宠爱他到了吃几块肉饼都舍不得的地步了?
不对,纣王与他的关系,应该没有好到吃几块肉饼都舍不得,非要派人送来的地步,这里一定有原因。
姬昌想从前来的天使口中掏出信息。他就开口相问:
“啊,这位大人,你可知道陛下为什么要赏肉饼给姬昌吗?”
“少罗索,识相些,给你吃你就吃了。”
天使的口气很威严,一点儿也不客气,这不像是对待一个王爷的口气,倒是像对一名罪人,姬昌眯起了眼,打起了盹,故意把不在意堆在面上,心里却在起变化。啊,这事有变化。
“啊,若是有了变化,难道我儿在朝歌已经地位不保?”
“不好,若真是有变化,只怕我儿遭难了,这可如何待之,难道?唉,不如观他们的动静。”
想到这里,西伯侯依然不露声色,恭敬对天使谢了恩,从天使手里接过肉饼,稍作迟疑,暗中挑了一块,试了银针,随后就食用了三块。
后来天使雄壮魁梧,并带有利器,与先前来的天使并不是一班,相互间并不相熟,他们与先前天使示意,躲避一旁叽叽咕咕,商量着什么。
姬昌更是小心,警视几个随从,向自己靠拢,那后来的天使见姬昌警觉,亦不敢轻易下手。
伯邑考所派随从担夫并姬昌原有护卫跟从人等,加上两班天使也近百人,一行人马行动起来也是威武,蜿蜿蜒蜒排起向着朝歌走来,离城只有三五十里,再不动手就失去了机会,那些天使中就有一人逼近姬昌,挺刀便刺,姬昌近前大将,辛甲,辛免,化着随从多年,焉能让此人轻易得手?
先刺来的失了手,后来的天使就齐上来助力,太颠闳夭是西岐有名的上将,千军万马他们都走得,何况只是对付这几个贼人?
不多回合,所来天使皆被他们打倒。
姬昌抓紧审问:“你们究竟是什么人?”
“侯爷饶命呀,我们非是别个,乃是尤大夫门下。”
得知后来天使皆为尤浑手下剑客,奉纣王命令前来送他归天。姬昌很是悲伤,伯邑考已死,所吃肉饼竟是儿子伯邑考之肉身,啊,天呀,食子之肉,有伤天理呀?
姬昌痛哭淋漓,手指抠喉呕吐不止。
“天呀,我姬昌成了什么人?居然吃了儿子的肉,我是不是已经成了魔?为什么就不能卦算出这一层的厉害,这事传出去,不明白的,还以为我姬昌亦不过是食肉魔王,今后,天下百姓还有人信我吗?”
辛甲,辛免等一起禀道:“主上,尤浑费仲俩奸贼没有得手,岂能甘休?他必然还会派人来,要想平安返回西歧已是困难重重,事已至此,不若将这一班天使全部斩杀,我们趁势反出朝歌。主上,我们逃吧。”
姬昌见辛甲辛免太颠闳夭都望着自己,就知自己的一举一动皆决定这群人的性命,甚至还联系到西岐数百万子民的性命,若是处理不当,纣王岂能不派兵围剿,依西岐现在的形势,群龙无首,未必是天朝兵马的敌手。
想到此处,姬昌就对手下说:“辛将军,闳夭将军,你们都应该清楚,我们若是就此逃了,大王必不会轻易的让我们逃,在尤浑奸贼的建言下,必会派大兵拦截,前方关卡重重,我们岂能轻易逃了,再说,我若是逃走,我子伯邑考的冤屈就更没地方陈述,再无平反的机会。在奸贼的蛊惑下,比干王爷和黄飞虎将军不明真相,以为姬昌真是一个反贼,他们在朝中就不会为我讲话了,使我西岐永远落得一个叛逃的贼名。诸位将军,依我之意,不若还是返回朝歌,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那里有比干丞相,武成王黄飞虎相助,谅也无大危险,倘若他们向大王讨个人情,伯邑考的冤情也能解得开。”
姬昌坚持要面见纣王,陈述一片忠君爱国之心,向纣王表白心意,众人阻止不了他,只能依他的计策而行。
由辛甲陪姬昌面君,太颠闳夭在殿外接应,辛免则去找这几年结拜的弟兄黄明,周纪,龙环,吴谦,让他们知会比干丞相和武成王黄飞虎在金殿上保本。
姬昌到了金殿,递上本章,纣王让殿官接了,递上来细看:
臣姬昌启禀陛下,七年前,臣受陛下所差,前往羑里,孵化万民,臣是披肝沥胆,宿寐以求,今羑里风调雨顺,民心归附,百姓安乐,尽为王化,羑里之地呈现出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好景象,凡此种种,皆托陛下洪福,臣闻明君所作,布德行仁,去谗逐佞,望陛下在此好景之下,整顿朝纲,用贤明,则百姓和平,社稷康宁,成汤基业兴旺。
姬昌只字未提到其子伯邑考,仿佛未知一般,虽有尤浑费仲之前进了不少谗言,又为纣王设计了应对姬昌的多种借口,然姬昌犹若未知,纣王倒无法置他死地。“这事迟早会被他知晓,那时闹起来,反为被动,不若再此警戒他一番,倘若他沉不住气,必然会留下口实,在依此定了他死罪,斩了他,想必王叔也不会有看法,呵呵,四大诸侯就此除了三个,还有一个对朕还忠心,留着也罢。”
“姬昌若是死了,西岐就失去了依持,祖上的疆土复归完整,当初,成汤分封功臣,分藩了四大诸侯,致使几百年来,朝歌一直受他们的牵制,现在,在朕的手中,成汤的天下复归完整,千年之后,后世子孙看待朕,必将是成汤第二。”
想到这里,纣王是哈哈大笑,哈哈,哈哈。“朕越发来刺激姬昌,让他犯下错误,以便好法办了他。”
于是,纣王就对于姬昌道:“姬爱卿所陈,甚善,寡人已知之,然这贤明难求,凡是进了金殿的人,谁不说自己贤明?爱卿,你说呢?你是不是也这么自认?若说是奸佞之辈,谁也不会承认,这事争辩起来甚为费心,也罢,羑里之事且容后议,今有一事,朕却不能不告诉爱卿,或许爱卿真还不知道,爱卿,你的大儿子伯邑考,在此太过无礼,竟在王宫内肆意妄为,对贵妃等行为不尊,已被寡人处置了。”
姬昌闻听。痛哭流涕,道:“大王,犬子无理,虽死亦不能赎其罪,愿大王念其年轻无知,乞还其尸骨,使其得安家园,不成为孤魂野鬼,他的老祖母年迈,想必这会儿正在城外,望着他归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