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回:黄飞虎午门反商 闻太师北海凯旋(1/2)
箭雨纷飞,黄贵妃娘娘从城楼上空跌落,口中犹自喊道:“哥哥,昏君无道,你徒受了委屈,反了他吧。”
“反了,反了。”
这声音在空中回荡,不由飞虎的心神不激荡。
各位,飞虎忠于成汤的心理在理徵的呼喊下已经受到冲击,理徵的死使他受到动摇,这一刻妹妹的喊声,更让飞虎彷徨,使他怒由心中生,气壮英雄胆。他恨不得及时上了午门,杀戮奸贼。
贵妃娘娘从城门上跌落,当即就香销玉毁。绝气而亡。
飞虎不顾危险,含泪上前,抱着她的躯体,流下了眼泪。
“妹妹。妹妹。哥哥害了你。”
英雄人流泪最是难奈,周纪见了,大声呼道:“弟兄们,昏君无道,我们反了他吧,擒拿那两奸贼,为贵妃娘娘报仇。”
这一声呼,当真是众情激昂,一呼百应,众人是纷纷耀马扬刀,奔向着城门下而来,擒拿奸贼尤浑费仲的声音是此起彼伏。
城门上,纣王向后退,他是大惊失色,民众竟是如此不忠信,出乎了他意料。这紧急时刻,他急忙下令攻杀。
在尤浑费仲两人的指挥下,守护的御林军全部出动,箭如蝗雨射向暴怒的兵士和民众,一些无辜的百姓顿时受了牵连。
形势由不得飞虎再犹豫,副将黄明当即就对着纣王大骂开来。
“无道昏君,成汤有你这样的子孙岂不有愧?知晓了这些年来你的作恶他在天之灵又怎么安稳?昏君,贵妃娘娘倒有何辜?遭此报应,嗷嗷,成汤天下有你这样的昏君,他将永远愧疚阴间。”
“昏君呀昏君,你横霸如此,令飞虎此恨怎消?”
妻子贾氏和妹妹黄贵妃之死,让黄飞虎义愤填膺。妹妹死状之惨,令人不忍目睹,飞虎其情难悯,恨意难消。黄明的喝骂更如当头棒,他这一会该雄起了。
各位,在这一波接一波的动作里,飞虎一直是被动的承受,看到妹妹城墙落下来,他不能及时伸手救护。
妹妹就在他的眼前去了,飞虎再难遮掩情绪的变化,他情绪激昂,举起了手中刀,高声呼喊道:“无道的昏君,诛妻灭子,烙臣陷义,你绝纲伦在先,断五常在后,今又逼臣下作此不义之举,祖宗神灵在上,非是黄飞虎不保成汤社稷,实在是昏王荒淫无道,诛妻灭子,绝人性,断纲常,做出了猪狗不到,禽兽不如的事情来,凡此种种,皆为世间人君所不齿。”
飞虎站起来,目标更加明确,城墙上箭雨向他倾射,龙环,吴谦急忙上前为他拨挡着箭雨。
这个时候,飞虎血气上来,就顾不得危险,他飞身而起,欲上午门擒拿尤浑费仲两贼,尤浑身边的偏将赵甲、丁翼赶来阻挡,飞虎手起刀落,斩了丁翼。其他人见了,惊惧于飞虎的勇猛,皆是胆颤,保着纣王后退。
尤浑是胆战心惊,长喘了一口粗气后,总算是回过神来,他躲在一众兵士身后,急令护殿将军殷破败、雷开,晁田晁雷等人上前阻拦。
殷破败、雷开、晁田、晁雷,这四人皆有本领,有他们守在城墙上,飞虎一时难以得逞,考虑到家人的安危,飞虎只能避着箭雨且战且退。
有这几位成汤大将阻拦,飞虎势已不可为,况且,即便他今日杀得了奸贼,纣王也必不相让,会下令作疯狂反扑,伤及更多的无辜,唉,还是退吧。
箭雨里,飞虎扭转了头,在副将黄明周纪的掩护下,杀出一条血路冲出城来。
飞虎领着四位将军,夺路而走,家中的二爷黄飞彪和三爷黄飞豹知道了大哥这边的消息,急忙收拾细软行囊,清点了家丁,来和飞虎集合,兄弟三会合以后,就带着兵马一起奔五关而来。
各位,黄飞虎是如何大战五关,及其那日太子殷郊,殷洪的下落,且看《商周演义封神正源》第二卷“诸侯争霸”部分。本部书共分三大部分,分别从三个美女入手,以不同的手法,不同的空间将商周更替演义演绎出来。
各位,本书版本虽多,但总的来说,只有两个版本,分为合并前和合并后,本书全称叫做《商周演义-封神正源》。在没有合并前,本书有一个总名称叫做《封神传奇》,这是因为本书的故事乃是从封神榜改编来,以三个美女的故事把商周更替演义分成了三大部分,这三部分亦是各有名目。第一部分也就是此部书前四十回,叫做《苏妲己传》。这是一部以情为主线的文章,所以,又叫做“情”字部,分部名为《恨海情天》,又作《苏妲己全传》,此部书为情而写,内中写了人世间的几十种感情,发生在朋友,兄弟,夫妻,君臣之间的亲情,恩情,爱情,奸情,淫情,仇情,等等各种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
本书第二部分称着《诸侯争霸》。又因是以女主人翁邓婵玉为始贯穿这全文,故而这部分又叫做《婵玉的故事》。主要是以武事为出发点,因之叫做“武”字部。这部分里面包括了“黄飞虎大战五关,及其南王争霸天下,文王扫北,武王孟津相会群侯。”等等故事。商周演变时期重要的武事都安排在这部分中,共为四十回。在全本书里,四十一回到八十回止。
本书第三部分,也就是本书的最后四十回,起意是写才子佳人,故作“才”字部,但是,历史的演变需要的是武力,枪杆子里出政权来,才子佳人风花雪月的故事,只能发生在和平时期爱做梦人的幻想里,在商周征战的历史里,不应该有这样的故事。再有一点,由于作者的文学水平有限,从才子佳人入手的故事,到后来变得夹搞不清,胡作一气。故而,第三部分就改称为“仁”字部,以道德来论服天下,因为龙吉公主是本部分的女主角,所以,这一部分就有个名称叫做《龙吉》。
龙吉既是人名,也是喜庆的意思,龙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吉是喜庆和吉利的意思,连在一起,有喜上加喜的感觉吧。第三部分《龙吉》在合并后,分卷叫做《一统天下》,当然,本书最后的结局如何,有没有喜庆的意味,希望大家能看到底,并给予指点。
各位朋友,这里详细的解释了商周演义三部分的分类,其间岔的话可能多了,希望不要借此影响大家看本书的情趣,继续向下看。
呵呵,闲言也不多叙了,我们还是尾随着飞虎的步伐前进,且看他到了西岐后享受了何等待遇。
那日,黄飞虎到了西歧,姜子牙与武王听闻,迎出了城廓,接入了殿堂,相互见礼已罢,武王乃用尚父所教之语,延请武成王上座,他开口说道:“武成王仁义披天下,忠烈贯乾坤,上追舜禹,下比成汤。今既来到西歧,礼当敬请上座,由小王为王爷牵马执蹬。今后,王爷只要登高一呼,天下人当无不响应。除奸贼尤浑,费仲,为王妃和黄贵妃娘娘报仇,另立新主,造福万民。”
子牙亦作势请飞虎上座,道:“飞虎王爷,下官在朝歌时,得王爷赏识,相待甚厚,此恩难报,王爷前来,子牙不胜荣耀,今愿俯下身躯为王爷马前卒,进朝歌杀尤浑费仲两个奸贼,擒拿妖妃苏妲己,为黄贵妃娘娘报仇雪恨。”
子牙和武王作出这样的礼待,令飞虎仓促之间难以回答。
啊,我这是投奔他而来,礼当以他为上,他又何必这样客气,难道?他是怕我心不诚,惧我手里的兵力而防备,怕反复之人不牢靠?
人在檐下走,不能不低头啊。
想到这里,飞虎不免四顾,当他看到西歧大将军南宫,太颠。闳夭、辛甲,辛免等人站于一旁,皆是气宇轩辕,雄姿英发,不由他不心虚,更有上大夫散宜生和四公子周公旦等人,皆是儒雅白净,文采飞扬。他们站立在两旁是各据威仪,令飞虎不能小瞧。
西歧藏龙卧虎,有着能人无数,飞虎看后是暗自喝彩。此刻,他不过是朝歌一走卒,丧家之犬,何必还显摆,让他人还拿着上臣待?
啊,能得收留已是不错,夫复有何求?
想到这里,他屈膝跪下,伏于武王姬发面前,开口道:“难臣乃朝歌而来,被当今家天子视为贼寇,惶恐而来。今能得西岐大王收留,已是万分感激,岂敢再作此无端的非分之举?子牙丞相并西岐大王,飞虎愿效力在您的麾下,听候您的调遣,从此后我们两家是将打一处,兵合一家,共进朝歌,擒奸臣贼子,诛妖妃苏妲己,报长公子伯邑考朝歌醢尸之恨。”
武王得子牙示意,依旧再请。
“武成王,你乃是朝歌顶梁柱,上国的大将军,到这偏野之地来只怕屈待,理当上座。”
见飞虎犹疑,子牙亦是再请。
“飞虎大将军,当今天下,唯有你是德高望重,在这里理当作上坐,岂是伪推为上宾待,啊,你请上座。”
子牙和西岐武王话里含着游弋,不肯容纳,飞虎就痛哭起来,他道:“姜丞相,莫非您和西岐大王是怕我黄飞虎投来心不诚实?怕我是堂堂的天国上将,此来没有诚意?或因西歧是诸侯小国,我等投西歧来是一时无奈,心并不诚实,一旦得势还会闹回朝歌?或是怕天国之臣委屈,难得实在?好好好,姜丞相,大王及其诸位将军作证,飞虎在这里起誓,啊,过往神灵听真,飞虎在此宣誓,请你们得便停留,把我的誓言记载,请天君留案,西歧武王仁义布天下,忠信达万民,乃是有道明君,黄飞虎今天愿拜他为国主,甘愿俯首为其下臣,永保西岐武王,为西岐立业创下不世功勋。”
闻飞虎之言,子牙大喜,急忙上前搀扶,道:“武成王太多礼了,何必如此,难道我们武王还信不过你吗?”
飞虎作势恭请武王上座,待武王落座,礼拜已毕,复与子牙相对,飞虎道:“丞相,你是群臣之首,当辖与大王左右,飞虎不过一难臣,怎敢得你如此担待?从此以后,万不可这样,否则,飞虎唯有死而已,丞相理当在上,应接受飞虎相拜才是。”
子牙却不过,受飞虎的推崇,随他拜了,于是,群臣又相互作礼,团着一处,待相闹已毕,武王在那上首就宣旨道:“原朝歌镇国武成王黄飞虎将军投我西歧,乃我西歧军民的荣耀,自此之后,我西岐国力必为大增,故特封黄飞虎将军为西歧开国武成王,享大元帅衔。”
飞虎相谢已毕,武王就令工匠打造武成王府。
辛甲,辛免在朝歌与周纪,黄明相识,今日见面,自是分外高兴,相互戏闹作乐,武王见了,就赐宴同乐。
自此后,西歧谋有姜子牙,武有黄飞虎,不久,他们即兵出歧山,为大周赢得天下立下了基础,飞虎也就此赢得了创世功勋。
各位,书到这里有点过了,呵呵,尾着一根线说过了头,有请诸位谅解,还且回头述说飞虎当日离朝歌后,朝歌城内的情形。】
那日,纣王见飞虎反了,自也恼怒,令兵马追下去,却是无功而返,即便这样,纣王仍是分别奖赏了尤浑费仲等,感谢他们护驾有功劳,其余众将亦皆有封赏,其中赵甲抵了理徵的位置,升为朝中的行刑官。(各位,这里的故事,详细都在本书第二部分中,这里就不详解了)
比干丞相死,飞虎亡命偏野,至此,尤浑费仲的胆子更是大了,在朝中完全是只手遮天,花天酒地,吃喝玩乐,淫秽作乱,这都不在他们话下,在此也不多举例,以后自会从其他事件上来佐证。
各位,本书第二回曾提到闻太师征战北海去了,这十几年他的情况是怎么样呢?若是大商朝中有他在,奸贼尤浑费仲还敢这样吗?
所谓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本书前文没有顾及到对闻太师征战北海的表述,今再也挨不过去了,也须提一下,闻太师在北海和袁福通斗勇斗智,他是披肝沥胆,精心竭力,不敢有一丝懈怠,争斗了十几年,袁福通终为他所伏,这一日,闻太师班师回朝,知道了朝中这些年变故,他是感触颇深,商容比干死了,胶鬲夏招死了,黄飞虎远走西歧。这都是大商朝的顶梁柱,栋梁才呀。
闻太师惋惜之余,感触颇深。黄飞虎乃是大商朝的绝顶高手,马上一把刀,运转自如,平东海是首功,得先帝看重封为武成王,现在他也反了,朝歌的栋梁才一个个都走了,大商朝是否就会没落?成汤的不幸是否将要开始了?
或有人会问,闻太师与比干王爷在朝中是明争暗斗,属于对立的两派。比干等一帮人死了,闻太师该高兴,前进的路上再无了羁绊,还惋惜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