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回:三山关张山伤命 陈塘关石矶护短(1/2)
邓九公在那儿排兵布阵,具体是如何分兵,如何准备器械,这里暂且不去提,各位,且看南兵又是怎么安排。
张山元帅率兵前来三山关,自是有所依持,他布置兵将,各将亦是有所分工。
“焦龙焦虎,你两人协助韦杵,和那班娃娃兵见阵,此阵是势在必得。一旦得手,姚侯爷和本帅就在正面作强攻。”
二人领命,至关下布下了人马,看到邓九公尚没派兵出关,他们就开始安排人骂阵。道:“邓九公,练就缩头乌龟功,邓九公,邓九公,王八神功你最通,有朝一日抓住你,剁剁下锅烧汤来就大葱。”
他们叫喊了有半个时辰,又等了有半个时辰,实在是等急了,也不见邓九公派兵出来,在太阳下他们更是难捱,骂阵的兵士也都有些口干,再无意待下去,张山元帅正准备派兵强攻,忽闻九公发令,放开了城门,城上三军是鱼贯而出。
至关外一箭地远,正是开阔处,这乃是张山预先留下的好战场,九公是身先士卒,冲在最前边,直使南兵站立不稳,不住向后退,张山元帅喝住了阵脚,越过焦龙焦虎到了前边。
两方将帅在阵前相见,相互拱手致礼,张山说:“邓元帅,本帅乃是代二殿下行人道,尽孝心,上朝歌擒拿奸贼尤浑费仲,啊,邓元帅,你也是明大理的,定知晓母爱比天高,希望你能体谅二殿下的心,有请你让道。”
邓九公横刀耀马,说:“张元帅,九公在这里有礼了,二殿下的诚心实是令我感动,但食君俸禄,当忠君之事,你虽是说去擒拿奸贼,却难免会打扰圣君,九公让你过去,必背上不忠之名,啊,张元帅,请恕我无路可让。”
两下里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张山道:“邓元帅啊邓大总兵,本帅实是敬佩于你,方今天下,似你这般愚忠,为成汤尽心竭力的能有几人?昏王无道,天下万民怨声载道,非是你独木难支,你看你带的这点兵,怎么抵挡得我兵强马壮,不如早点归顺南王,免得生灵荼汰,啊,若是民众借此受灾,邓元帅,此皆你一念之过。”
邓九公道:“张元帅,此言差也,非是我愚,实是你不该动此干戈,亘古至今,未闻父有过,而子责之的,君有过,而臣子伐之的,此皆是大逆不道之举,今你听我一劝,你赶紧收兵,趁早班师,还能留得一线生机,否则,落得是头破血流,悔之已经晚矣。”
双方唇枪舌剑,难分胜负,张山乃对后面的将佐扫视,道,“邓九公,你既是如此不听劝,也别怪我翻脸无情,啊,那一位将佐为本帅走这头一阵?擒此不晓醒悟之徒。”
韦杵挺身而出,“元帅,末将愿走这头一阵。”
看张山变脸,邓九公亦是向身后扫视,幺奴迅速前靠,说:“元帅,我上。”
九公点头,啊,李公子,你要多加注意。
韦杵走出阵来,李幺奴亦是提叉上前,双方的叉杵就打在一起,战有三四十回合,趁大家都聚精会神观战之机,焦龙焦虎得张山示意,已经带兵偷偷围过去,将九公的队伍围在了中间。
张山将形势得利,便一挥手,于是,其他将佐便一拥而上,将包围圈紧缩。他们要瓮中捉鳖。
张山哈哈大笑,说:“邓九,老乌龟,有你好瞧的。”
邓九公见此,气得大骂,道:“张山狗贼,你这贼人,贼心不死,暗使计谋,想害我成汤大将,你错了,我等都是血汉子,岂是让你容易得?”
双方混战,九公渐渐收拢队伍后退,虽败却不乱。
张山见了,情绪更是高涨,口中喊着口号,“弟兄们,邓九败象已见,我军胜利在望,兄弟们,都给我冲呀,拼呀,提得一个人头的奖银子十两,两个人头的官加一等,爵进一位,兄弟们,冲啊。”
在这个口号下,九公的形势非常不妙,犹如困兽,在作垂死挣扎。
九公所带兵士渐渐困至城门,九公道,“成汤的兵士们,我军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战也是死,不战也是死,男子汉战则留名,退则欺祖,世代无光,兵士们,向前冲呀,奋勇争先呀,不要退缩。”
兵士听了这话,正是努力,也正在这个时候,南方张山的兵营里忽然火起,火光直冲上云霄。
那正是南军装载辎重的后营呀,那里若是烧了,今后如何饭吃?如何行军?
南军兵士出现了骚乱,呼起来,“啊,兄弟们,不得了了,我们后方又来敌人了。也不知有多少呢。”
首尾不能顾,张山元帅是急火烧心,不知如何应对,正在他恍惚间,忽听东边山头鼓声又响,成汤的旗帜是不住传动,呵,也不知那边又有了多少九公的人马?
南军士兵的脸上呆滞,都在四顾,忽然,飞石箭雨又向他们砸了下来。
四下被围,南军兵士更是慌乱,张山元帅也自心惊,啊,这外围不知尚有多少九公的援军?
虽然眼前邓九公受困,但并不能即时击破。
形势突然转变,如此大好,对南兵非常不利。这令邓秀也感振奋,他在城门上令兵士击鼓,他虽是有伤,但击鼓的力道还是有的。在南军混乱时,他打开了城门,率城内守军向城外冲了出来。
闻听号角,九公和众士兵是愈战愈勇。
张山慌了,哪还有调动别人情趣的嗓门?他连鼓劲的话都忘喊了。
兵士们没有主帅的号令,并不知战场上的局势如何?对谁更有利,他们听对方的号角响,心里只是惶惶,也不知是谁在这时喊了一声,乱呼一通。“快跑吧,啊,弟兄们,不得了了,南军已经败了,张元帅已经带头退了,我们也快跑吧。”
南军闻听,便潮水般的后退,后退,再后退……
俗话是兵败如山倒,扶也扶不住。
张山元帅阻拦不住,知道今日也难以成功,他只得长叹了一口气,下令撤吧!
“唉,此战无功,撤退吧。”
那些士兵得一声令,撤离的速度可快了,似潮水,似洪流。
邓九公可是得礼不让了,他刚才受了委屈,这一会能不找回来?
他挥军而追,趁势而追。
此时的乱军中,李家大公子已身溅数点鲜血,看到张山要退,他怎肯放过到手的机会?只见他把马缰一提,双腿轻轻一抵马肚,单枪匹马直向张山元帅冲来。
两边将领皆是拦阻不住,张山只能慌忙提刀应战。
要说这张大帅,他也是有本事的人,不然也混不到今日的地位,奈何今日他心是先怯了,当看到李公子的长枪袭来,他更是心慌,躲也不晓怎么躲。呵呵,他是想不到对方竟敢在乱军中冲到他的身边,毕竟,他的身边尚有诸多保护。
他是使刀的,手中刀比长枪又短了许多,俗话说: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此皆善用兵器之人的心得,当然这并不是说枪长就好,就能取得先机,这还要看使用者有没有这个本事,李大公子正是有这本领之人,他要建功立业,取得功名,所以枪长对他来说甚是帮助。
却说张山元帅看那长枪来了,身边又无将可挡,那焦龙焦虎也不知哪里去了,或是死在乱军中或还是逃了?总之,这时张元帅是不能指望他们了。
无将来救,张山只得硬着头皮,举刀应战,他挡住了李公子前三枪,后面就再也挡不了、此时,他身体发软,手臂发麻,虚汗顺着脸庞向下流,李公子瞬间出了第四枪,这一枪,李大公子从下向上戳,正戳在张元帅的马匹上,也正是马肚子,那马疼起来,再也顾不得主人了,狂乱着颠了起来,张山元帅怎还能坐得稳?即便他坐稳了,又岂能再招架李公子的长枪?
紧接着,李大公子又连攻数枪,使张山无法应付,再一枪,竟挑他于下马来,当有南军将领欲过来相救时,亦是迟了,只怕元帅已经气绝。
看到主帅阵亡,南军兵士更是慌乱,逃的逃,降的降,呵呵,南王数倍于三山关的军队,竟然败了。
哈哈,此乃以少胜多的实战一例,李公子一战成名,以至于多少年后,在南方尚有俗语流传:
李家郎,李家郎,百万军中擒敌如探囊。
又有一说:
李郎找张郎,张郎撞李郎,李郎意洋洋,张郎自断肠。
各位,这个涮话,正是说的此事。
闲言少叙,却说韦杵与李幺奴正战的酣热,全神贯注,心更不敢旁骛,待身边人儿渐少了,他们方才惊觉,韦杵连忙挥杵,逼退幺奴数步,跳出圈外。
“少停,今日你我又是不分胜负,明日再战如何?”
幺奴道:“糗,那怕那,明日定取你性命。”
韦杵道:“你不要吹,今日你我胜败未分,明日鹿死谁手还难说。”
幺奴说:“好小子,你看一下,你们主帅都败了,兵都撤了,你还在这里逞能。”
韦杵这才醒悟,如飞的跑了,却也没有人敢拦他。
打扫战场,邓九公呈词与纣王,封赏有功之臣,奖赏有功人士,多天后,朝中自有人送来犒劳,那李氏兄弟却并没有得到特殊,得到更多的犒赏,他们心里自有失望,这纣王昏的,居然没有特别加封他们?怎么可能嘛?得了,走人吧。
唉,这朝中的事,看来是很复杂的,九公我至今也不能弄明白这其间的关系,罢了,我还是安心这战场上的事吧,不去研究其他了。
这一战后,南王鄂顺已多天没有动静,这李氏弟俩一合计,得了,走人,于是,他们就告辞了邓九公回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