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兼容(2/2)
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有感于全国文字的繁杂和书体的不一,提出“书同文”,文字统一,书体统一。并命令擅长书法的李斯去做这项工作。因此小篆又被称为“秦篆”。
还有另有一个原因是为了改变原先那种弯弯曲曲的笔划线条,整理出一种笔画匀整,便于书写的新字体。
小篆的制定是中国第一次有系统的将文字的书体标准化的过程。所以冷冲便想到了用小篆的字体来完善自己所开发的东西,而当初为了学习小篆的字体还有发音,冷冲可是不知道跑了多少家图书馆,省级,市级还有国家级的,在这个年纪还是如此的跑,冷冲他父母亲无疑是最担心的,不过好歹顺利,最后利用自己的黑客身份入侵了很多科研学者的电脑,这才完善,之后冷冲便用所学的秦篆先编写了一个输入法,把普通的键盘上字母转换为秦篆,然后又开发了一个编程语言,然后又是开发工具,而后又花了很长的时间完善各种算法。
计算机的算法很复杂,所以这方面所需要的知识无疑是很庞大的,即使是算法完善之后,那么便是软件和硬件之间的兼容性问题。
现在冷冲所做的便是解决兼容性的问题,一台顶尖的计算机,硬件无别的强大,但是没有相应的软件来驱动,使其把硬件的所有性能都发挥出来,这样的计算机无疑是很失败的,就像植物人一样,只是一具行尸走肉。
但是想要把这个兼容性解决,比单纯的开发一套软件更加的难,好比你脑子里面有很多钱,多到数不过来,但是拿不出来,再多也没有用,所以要用什么方法拿出来,这才是核心,这才是关键。冷冲对于之前的其他方面的编程都没有什么,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已经卡了很久了,但越是这样,冷冲越兴奋,只有有挑战的事情才能激起心中的激起,这样的事情解决完成很具有成就感。
越想,手指的速度越快,脑海中不断的分析各个方面所出现的问题,然后不断的提出解决方案,最后实行,失败,放弃,再提一种方案,实行,失败,放弃,如此的周而复始,不知道已经否定多少种方案了,但是没有一种成功的。
墙上的挂钟时针已经悄然指向了iv的位置,分针指向了xii的位置,冷冲的眼睛里面已经出现了血丝,但是一点睡意都没有,反而越来越兴奋,手指速度比之前的更快了,显示器不断的进行滚动显示,当冷冲食指敲下键盘上的enter,嘴里发出一声“哦耶”,然后跳起来做了胜利的手势,然后眼睛环顾四周,左手马上捂着嘴,然后慢慢松开,长呼一口气,而后倒在了床上,呼呼大睡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