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节 紫禁(1/2)
圆月当空,紫禁之巅,少年伊人,却论兴亡。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载泓悠悠笑道,“听起来倒是这般的耳熟,却不是你朱氏一族当年北伐时的口号么?只是如今之世,这八个字用来,着实让人不解的很。今日公子当面,我正想请教公子,不知这鞑虏,是专指我满族,还是也将那蒙回藏三族并括在内?抑或,更将那英法德美四国洋人统统并括在内呢?此是第一问。”
“第二问,我倒问公子,当年朱明驱蒙,结局却是将蒙元逐出中原,赶回大漠,裂昔日蒙元为元明两国,不知今日之世,公子是不是也便如此,将我满氏一族逐出中原,放归东北,裂这中华千万里河山,一族为一国?”
这二问,正正打在七寸之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说来热血至极,可却绝无可行之处。此刻之中华,看似是满族统治,其实举国上下,更有着无数的洋人租界,这无数的租界,大多处在通衢要道,将这中华,分割的支离破碎。
洋人强横,不可碰触。此是通识,即便是党人,也都深知的很,朱崇祯在武昌一月,对这一点,倒是颇为无奈。他知道自己虽是汉人贵胄,奈何究竟长居异国,于地方并无威权;此次归国领导革命,说到底,终归不过是客,底下之人既然众志成城,他虽知洋人之运,不过只有十数年罢了,但依旧同意了众人之言,并不收回租界,一如旧状。
所以朱崇祯歉然一笑,“倒是让门主见笑了。所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与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无异,不过是话一句耳,用来激励底下众人的热血罢了。”
“哈哈……”载泓对着明月,禁不住大笑起来,“好一句‘话一句耳’!我说你这等才智,如何会弄出这般让人齿冷之事,原来不过是瞒哄人的把戏。”
载泓说到这里,忽然神色有些愤恨,“可你这把戏,就要断了我大清的江山,断了中华其势初兴的命脉!”
“当年义和拳不过一群草莽匹夫,乌合之众,尚且知道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道理!如今你朱崇祯,竟苟且洋人,同室操戈,来做鹬蚌相争之事。我问你,你可对的起这万里河山吗?!”
见载泓这般疾言厉色,朱崇祯本欲解释几句,不过话到嘴边,却吐出一句:“自古胡人无百年运,此刻容它一时,日后自有分晓。”
载泓见朱崇祯仍是一副无赖模样,心中怒极,面上却是笑了出来:“倒是我忘了,你们汉家惯用这等曲折手段,不像我满族,一味的直来直去。不过,你口中的那位李渊,只怕也不是纯粹的汉人吧?我倒想知道,自从五胡乱华之后,那汉室遗留的血统,到底还有没有纯粹的了?”
“大概是没有了吧,”朱崇祯依旧略不在意,“我说了,驱满兴汉,不过是话一句耳。民族之争,非是我意。你清室虽是满族当政,昔日汉族疆臣却能东南互保,民族之界,哪里能分的这般的清晰。何况我汉族,从来如滚雪球。兼夷狄者为汉族,史不绝书,诚不我欺。”
“这么说,公子此来,却是为了‘容满兴汉’?”
听得此话,朱崇祯收起玩笑之意,正色说道:“我来之意,在通电上,已说的明白!‘帝制须死,民国当兴’!政权不能再操于一家一姓之手,一人终身之日。政权下放,皇室虚悬,乃是时代之潮流,不可阻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