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根基(1/2)
杜母又把钱退给杜吉秋,“拿着吧,我看冬子现在也不定。我问过他,他一点娶媳妇的想法都没有,左右他岁数还不大,我想着再等两年也来得及,没准那时候家里的条件比现在好,也能挑个好的。”像杜家现在的况,虽然杜吉冬长的不错,人也本分能干,但家里只有几间土房,好的姑娘不愿意嫁,孬的杜家又不愿意要,再说,杜吉冬也看不上。
“妈,你放心吧,冬子是个好孩子,将来错不了。”杜吉秋安慰杜母。
杜母欣慰地点头,“我看着自打知道了你的事后,这孩子稳当多了,也不出去闲逛了,帮着忙前忙后的,这也叫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吧。”
见杜吉秋又要将钱推给自己,杜母忙制止,“秋啊,这里面也没多少钱,也就二百多块,你拿着吧,家里能给你的有限。去了城里也好,就当重新开始了。妈知道难为你了,你怕家里为难才去了城里。要是在村里你哥他们还能照应你一眼,这到了城里就只能靠你自己了,有啥难事别自己忍着,你还有三个兄弟呢,别担心。”说着,杜母伤感地落泪。
杜吉秋眼圈泛红,“妈,您别哭,没事,你放心,以后的子我肯定会越过越好。去城里晓蓝上学方便,我后半辈子没别的指望,就盼着晓蓝能出息。”杜吉秋帮母亲擦着眼泪,怕母亲多想,忙解释着。
杜母点头,笑了笑,“妈知道,妈就是有些不放心,你说咱家在城里一个亲戚都没有,你就这么一摸黑的去了,妈就是惦记啊。可我也知道,你在村里待着不是长久之计,虽然你有三个兄弟,但他们都有自己的子要过,你大嫂、二嫂虽然人还可以,但时间长了总是帮衬你,她们也不会乐意。再说村里已经分完地,你们娘俩在村里指啥活着啊。”
“所以我才一定要进城去,到了城里只要我不懒一定会把子过去来的,我还不相信了,活人能被尿憋死。”杜吉秋坚定道。
杜母拍拍杜吉秋的手,“嗯,我家秋是个勤快的,妈放心。妈就是想告诉你,要是城里子实在过不好就再回来,无论到什么时候家里都有你们娘俩的饭吃。”
第三天,家里人都帮着收拾东西雇车往城里送。
杜母和冯梅更是将家里的吃的、用的收拾了一堆,就连柴火都装了几大麻袋,全是木头绊子,好烧还不占地方。毕竟在城里不像农村,凡是家里用的都需要买,好在现在买东西不用各种票,只要有钱基本都能买到。
家里人忙活着将要带的东西装好,其中有杜母给拿的被褥,杜吉家给拿的粮食和各种菜,冯梅又收拾了些家里用不到的锅碗瓢盆,最后杜晓蓝还跟杜母要了蔬菜种子,杜父顺便给拿了几样种地的工具,让杜吉冬帮着把新房前后的菜地种上,雨水好的话过段时间就可以出了,也算减轻些杜吉秋的负担。
杜吉让村里的马车帮着跑了一趟,杜晓蓝、杜吉秋及冯梅、杜吉先提着一些简便的包裹与马车一道到镇上,然后她们做客车去市里,东西和人太多车负担重拉起来太费时间。剩下的杜吉冬则跟着马车走,好在路途不是特别远,早上天没亮就出发,下午没黑天就能赶到。
搬入新家后,杜母特意吩咐杜吉冬在城里住几天帮娘俩干完体力活后再回去,左右村里还没开始收地,家里也没什么太多可忙的,就是有活杜吉和杜吉夏都住在附近,完全可以帮把手。
带着对杜父杜母和小山村的依依不舍,杜晓蓝和母亲踏着晨光开始了新的征程
后是杜父的叹息和杜母擦眼角的伤感
冯梅是第一次来市里,提着包裹亦步亦趋地跟着杜吉秋和杜晓蓝,还不断的左右张望,语带惊叹,“秋啊,这城里的街道真宽敞啊,可比咱村里的土道强多了,还有那房子,这么高,好几层呢。”
杜吉秋边跟大嫂聊天,边加快脚步赶到新房,已经跟房东约好今天上午过户搬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