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反应不一(1/2)
三天之后,吴修远和吴妈坐在去往外公外婆家的面包车上,吴妈对吴修远叮嘱道:“你爸今天中午肯定要喝酒,我怕他到时候乱说话,你坐在他旁边,盯着他点,你爸他就听你的话。”
吴修远点了点头,道:“知道,我让爸少喝点就是了,今天高兴嘛。”
吴妈白了吴修远一眼,道:“喝一点意思意思就行了,你爸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哪次喝多了不得闹出点事来,今天吃饭的都是家里亲戚,开开心心的,别搞得大家不愉快。”
吴修远却是笑了笑,不以为意地道:“不会的,爸就是自尊心强,这几年没挣到什么大钱,所以心理有些敏感,他们那些人说话带刺,冷嘲热讽的,爸那脾气哪里忍得了,现在不一样了,我考上燕大了,咱家也有钱了,爸底气足着呢,不会闹出什么事的。”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有钱的人可以大大方方地哭穷,没钱的人只能战战兢兢地炫富,之所以如此,没别的,只是心里有没有底气而已。
现在吴爸的心里有了底气,一切自然就和以前不一样了,那些曾经戳痛他的话,再也戳不到他的痛点了,甚至成为了他一笑置之的笑话,所以,他自然也不会再做出以前那样的反应和举动了。
所以说,人为什么一定要赚钱,不单单只是为了让自己和家人过上更好的日子,更重要的是,有了钱,人就有了底气,就有了选择的权力,这种底气,这种权力,会化成一种如影随形的气质,让整个人都变得自信满满,同时也会深深地影响下一代,在他们身上烙下自信的印记。
吴妈听着吴修远的话,张了张口还欲再说,却只是轻轻叹了一口气,的确,以前那些事情也不全是吴爸一个人的责任,有时候他们说的那些话,难听得连她都有些受不了,更别提吴爸了,若不是顾及兄弟姐妹之间的情分,早就老死不相往来了。
尤其是二姨和小舅两对夫妻,家里条件稍微好一点,尾巴就翘到天上去了,门缝里看人,每次几家聚在一起的时候,就千方百计地把话题扯到家庭收入这方面,然后便阴阳怪气地对着吴爸和吴妈一通指指点点,语气里满是轻蔑和鄙夷。
吴修远的二姨夫以前是工地上的泥瓦匠,干了几年,吃不了这个苦,就死皮赖脸地找几个亲戚借了些钱,到镇上租了一间门面,学着开个一个杂货店。
开始几年生意一直都不太好,只能勉强度日而已,后来突然走了狗屎运,因为农村中学合并,新中学就选址在他们的店面旁边,学校建成之后,生意一下子就红火起来了,现在每年至少都能赚个两三万块。
而吴修远的小舅则是一个包工头,说起来,还是当年吴爸带着他走上这条道的,小舅在几个兄弟之间年纪最小,又没有什么手艺,吴爸当时在外面干包工头,暂时赚了一些小钱,受外公外婆所托,就将小舅带在身边做些杂事,让他边看边干边学。
然而,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吴爸万万没有想到,小舅竟会瞒着他,打着他的名义,私自将他正在谈的一个大活给截走了,将他给结结实实地撇在了一边。
因为这事,吴爸没少和小舅吵架,都说除了娘舅无好亲,结果却出了这么一档子事,吴爸根本无法接受,但最后因为吴妈以及外公外婆的关系,只得无奈选择退让,不过这事彻底伤了吴爸的心,以至于一度有好几年都没跟小舅一家来往过。
二姨和小舅两家的收入,在桐都这个地方,的确算得上比较高的,吴爸在工地上一天也就三十块钱,算起来一个月能拿个九百块,已经比这个年代的平均工资要高不少了,比上不足不下有余,似乎还挺不错的,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因为做工跟上班不一样,遇上刮风下雨之类的天气都要停工,而一停工,这一天的工钱就没有了,有时候工程上因为一些特殊情况,一停就是几个月,你又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开工,临时找事也找不到,只能在家干等,这耽误的可全都是工钱。
真正算下来,一年总共能赚个六七千就不错了,这个数字跟他们两家自然是没法比的,悬殊这么大,他们自然也就不太瞧得上吴爸了。
不过现在嘛,呵呵,一切都不一样了。
车子开了大半个小时之后,终于缓缓停在了外婆村口的晒谷场上,现在乡村公路都还没修,车子最多只能开到这里了。
离外公外婆家还有个一里多路,只能徒步走进去了,吴修远让司机稍等一会,便和吴妈下车往外公外婆家走去。
外公外婆自从上次得知吴修远考了六百四十二分之后,一直开心得不得了,尤其是外婆,因为这几年吴修远的几个表哥表姐,一个都没能考上大学,成绩最好的也就考了四百多分,一直让她感觉脸上无光。
毕竟,隔壁三婶家的大孙子前两年可是考上了合工大,那可是重点大学,把他们一家给得意的,成天到处吹嘘炫耀,把外婆气得不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