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红人刘敬(2)(2/2)
虞将军见他穿戴狼狈,说道:“虞某受命负责引进,早已经恭候多时了。还请尊驾更换新衣,以便入宫觐见。”
娄敬摇头说道:“娄某只以本色朝见皇上,是不会换过衣服的。娄某以为,如果皇上只是以帽取人,娄某也没有前去朝见的必要了。”
虞将军得过皇后的嘱托,知道他是个奇人,只得依着他,将他带进皇宫。
高祖在偏殿召见娄敬,道:“先生高才。听说先生有事教我,故而请来相见。还望先生道其详尽。”
娄敬嚷嚷道:“此事说来话长,不是一时半会能够说得清楚。草民早晨起来忙于赶路而无暇进食,此时腹中饥饿难忍,还请皇上先赐一顿饱饭再谈!”
高祖知道许多能人总有些奇癖,便微微一笑,说道:“是朕心急失礼,慢待客人了!”
说完,赶紧让人端上酒食,陪着他一起食用。
“唔。皇上待人,恰如草民所想那般,难怪天下英才尽为所用。草民就算肝脑涂地,亦甘为皇上尽力。”娄敬嘴里嚼着饭食,含含糊糊地说道。
“嗯。朕也是这么认为的。”高祖饮干了杯中的酒,笑着说道:“朕当年斩蛇起义,就是为了替天下大众谋福祉,此愿未能得遂,心里总是难安。朕倒也觉得,天下总有些志同道合之士,帮着朕来完成这桩心愿吧。”
娄敬唔唔连声,忙着向嘴里扒着吃的。
直到娄敬酒足饭饱,高祖方才问道:“听说娄先生有安邦定国之策,可否说来给朕听听?”
“草民是有些想法要说与皇上听。这便细细地道与皇上。”娄敬道,“当年周朝建都洛邑,如今陛下也要在洛邑建都,难不成皇上是想要跟周朝比拼一番,到底谁更兴隆么?”
高祖道:“姬氏在建国的前几百年中,国势兴盛,四方来朝,实在令人景仰。朕如今建都洛邑,不但有仰慕先贤之心,自然也怀有比拼超越之意。”
娄敬听了赶紧离座行礼道:“皇上怀有此等仁心,当是黎民百姓之福,草民当为天下人谢过皇上。只是姬氏建立周朝,与大汉取得天下的情势大为不同,娄敬以为此举大不可取!”
高祖若有所思,微微点头道:“请先生尽道其详,朕愿意聆听先生的教诲。”
娄敬道:“姬氏从后稷开始,就受尧帝封于邰,积德累善十几世,深受百姓的爱戴。至公刘为避夏桀暴政而迁于豳。太王因狄族侵扰之故,又离豳而只身移居岐山,国内百姓感其厚德,争相跟往岐山。周文王成为西方诸侯之长时,曾经以德服人,公平地调解开了虞、芮两国的争端,从此西岐便成了众望所归之处,使得姜尚、伯夷等贤能之士争相前来归附。故而到了武王之时,能招得八百诸候在孟津会盟,相约讨伐殷纣,从而建立了周朝。成王即位,周公等人尽力辅佐,便在洛邑营造周城,将它视作天下的中心,四方诸侯交纳贡物,所经过的道路尽都均等。如此一来,有德君主便能凭借着统领天下,无行君王则容易因此而灭亡。此后的君主凡是在此建都,都想像周朝一般以德政感召黎民,而不是依靠险要的地势,让后代君主骄奢淫逸暴虐百姓。周朝在鼎盛的时期,人们仰慕君主道义,感念君主的恩德,天下和睦,四方归心,各国相约归附周朝,侍奉周天子,即使不驻兵设防,八方百姓也无不服王化者,尽都争相前往进贡。到了幽王之时,德政不施,国势日衰,最终导至分裂成西周、东周,从此天下再也无人前来朝拜,周室从此再也无法控制天下大局。此时也并非是因为恩德过少,主要是国势太弱。如今皇上夺取天下,并没有祖德的荫庇,从沛县起事以来,便带领士卒投入争战,先是依附怀王扫灭强秦,此后坐镇蜀、汉之地平定三秦,与霸王大小百余战,最终才建立了大汉皇朝,却也使得天下百姓血流满地,枯骨曝于荒野,伤残之人欲动不能生活无着,至今悲声还不绝于耳。如此情势与周朝成康盛世相较,确实是不可同日而语!再者秦地乃形势险要、物产丰饶的天府之地,有高山披覆,大河环绕,四面边塞还可筑起坚固防的线,如果国势危急,纵然有百万敌众也可以与之一战。何况还可借着大秦遗留下来优势,依托关中的沃土。皇上如果进入函谷关,将都城建在咸阳,即使关东之地发生祸乱,只要将关门闭上,最起码可以先保有三秦之地,然后再与他比个输赢。就如与人搏斗,先掐住其咽喉,然后击其胸腹,最后才能获得全胜。草民以为,皇上如果建都在函谷关内,便是控有三秦之地,也就是掐住了天下的咽喉,自然比建都在洛邑要强得多。诚望皇上熟思而后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