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红人刘敬(4)(1/2)
“眼下刘某虽然受到皇上的信任,却也只是一区区郎中而已,岂能帮得上公子如意的大忙?贵妃与候爷也真是太高估我了!”刘敬辞道。
“刘先生眼下的职位虽然不高,却能在皇上面前说得上话,如此便没有什么东西做不了。”来人道,“何况刘先生相帮公子如意之时,也可顺便除去胸中的那口恶气呢!”
“‘平生不做亏心事,世上应无切齿人。’刘某一生坦坦荡荡,吃得下饭,睡得好觉,胸中何曾蕴有恶气?尊驾此话何意?”刘敬不解地问道。
“赵王张敖虽然软懦,手下人却大多是江湖人士,平日里行事强横霸道,不但开罪了不少大臣,既是皇上亦有所忌惮。听说赵王及其手下曾经屡次冒犯了郎中,就是旁人见了也极为不忿,难道郎中就不以为意?就算郎中心胸似海容得下此事,而皇上与戚妃却希望郎中插手此事。难道郎中也不肯介入么?”来人道。
“尊驾当真是信口开河。”刘敬驳斥道,“若说戚贵妃要对赵王不利,刘某倒也有几分相信。但皇上与赵王的关系非比寻常,如何肯对赵王下手?当真是荒唐透顶。”
“郎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来人道,“如意乃是戚贵妃的亲生爱子,如今被封在代地。眼下北境的压力逐渐增大,贵妃的也紧张了起来,总想着为儿子换个好地方。可挑来拣去看得上眼又可能得手的,也就只有赵国了。戚国丈以为,郎中极富谋略,若肯出手相助,定然能够达成此事,故而让在下前来相求。在下以为,如意乃是皇上的爱子,戚妃所求便是皇上所图。郎中借着为皇上分忧之机,顺手完成一件快意之事,正是公私两利之举。何况贵妃娘娘身为母亲,又是皇上的宠妃,如果达成了心愿,必然感激莫名,日后定当图报郎中大人!”来人道。
“尊驾别拿刘某开玩笑。想那张敖受父亲荫庇位极人臣,现下又是鲁元公主的未婚夫婿,身后尚有皇后等人作后台,谁能撼得动他分毫?”刘敬道。
“故赵王张耳性格豪放广交朋友,故而极受皇上尊重。而现任赵王张敖虽然将成为大汉国的附马,性格却是懦弱保守,极让皇上看不顺眼,皇上每每谈及此事,大有悔婚之意。此事外人不易知晓,娘娘终日伴于驾前,却是极为清楚。大人乃八面玲珑之人,何不联手贵妃娘娘做成此事,不但泄得胸中一口恶气,也为日后寻得一大助力。”来人所言总不离其中的要害。
“大人可是在为皇后举荐之恩而感到为难?”来人见刘敬犹疑,又说道:“咱们若能除去张敖,日后再为公主寻个理想的郎君便是,总不能让大人面对恩人之时心怀愧怍。”
“即是如此,眼下却是着急不得,且容刘某从长计议,顺势而为。”刘敬考虑半晌,终于还是答应了下来。
此时国势极为艰难,朝廷内外却想继发生了许多事情。由于多年的战乱,大汉的物质极为匮乏,高祖的御驾想要寻得四匹毛色纯一的马儿也难以做到。卿相大夫能有辆马车代步即是不错了。至于职务更为低下的官员,就只能坐着牛车前往衙门理事了。可见久战之后,大汉民生凋敝到何等程度!
高祖及大部分臣子原本出身寒门,自是体会得到百姓生计的艰难,于是陆续下达一系列诏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以治理天下,恢复生产,发展经济。
为求得四境安宁,高祖还派陆贾到海边分封无诸为闽粤王,助他统一闽粤之地并实行自治。
当年秦朝侵夺闽粤之地,使其社稷不得血食。诸侯伐秦之时,无诸便亲率闽中之兵随同灭秦。秦亡之后,项羽对其废而不立。此后闽粤诸地尚未能形成统一之局,相互之间时常发生流血争斗。
其时无诸已经拥有着闽粤一带最大的势力,对大汉也不肯买账。只是陆贾舌灿莲花,最终说得无诸归汉。无诸受到分封,便借着大汉的威势极尽兼并之能事,终于使得闽粤之地归于汉统,年年派人进京朝贡。
其间诸候王也不甘寂寞,原临江王共敖心怀不服,撺掇燕王臧荼起兵叛乱。臧荼头脑发热,居然听信共敖之言,以为即为大汉东北边地,天高皇帝远,若是起而造事,高祖必定不以为意,大致便可以自成一国,无须再受到他人的节制了。于是一边加紧训练士兵,一边上表朝廷要求立国。
“马勒戈壁。”高祖道,“臧荼只是追随大汉日久,并没有立过特别的功勋,朕已经让他保有燕王的爵位了,他还有什么不满足,居然也被共敖撺掇造反。当真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呀。朕这回定然要灭了他,再派个信得过的人到燕地当王才好。”
“臧荼谋反,自然是要及时剿灭才好。否则岂非成了搅乱大汉的源头了?便是另外几位异姓王也得用心关注才好,可别叫他们有了可乘之机。”皇后听说此事,赶紧前来进谏,又问道:“只是收复燕地之地,皇上准备立谁为下一任燕王呢?”
“卷毛。”高祖道,“卷毛与朕情如手足,与朕最是同心。让他为大汉镇守东北边境,朕觉得放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