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八十九章 梁山问策(1/2)
欧阳寿通告诉花荣一个好消息,几里之外的浮桥前些时日断裂,直到现在都未曾修葺,方圆几十里都没有桥可以过河,唯一能够过河的只有摆渡的渔船。
这个消息对于花荣等人来说,确实一个好消息,猿臂寨的人想要过河,只能到岸边小渔船,靠着渔船的运载力,几百人没有半天的时间过不来的,而且此处毗邻兖州,走不远就是兖州地界,等猿臂寨的人全部过了河,他们早已经近了兖州的地界,猿臂寨这些土豹子有没有胆量过界,还是一个大问题。
既然决定了要上梁山,欧阳寿通也不矫情,直接带着花荣几人回到家中,带了家小,买了马车,跟随花荣一同前往梁山。
花荣等人走后不久,几百猿臂寨的贼人赶到了花荣等人激战的河岸边,看到只剩下满地尸体的河岸,被苟恒强行驱赶着追来的猿臂寨喽啰,好似泄了气的皮球,也不顾地上泥沙肮脏,直接往地上一坐,再也不愿起来。
这两天为了追击花荣等人,这帮山贼靠着两条腿跑了几百里进行追击,若不是苟恒威望深重,一路上不停用金钱哄骗加上杀鸡儆猴,这些人早便停止了追击,饶是如此,追到此处已经是他们的极限,浑身散了架一般,不听使唤,打定主意,就算是拿刀架脖子上,他们也不起来了。
看到一众喽啰不停驱使,暴怒的刘麒想要用暴力手段强行驱赶时,苟恒把他阻拦下来,作为一寨之主,对于手下喽啰的德行最是清楚,这些喽啰追到此处,已经是耗尽了全力,若是强行驱赶,被逼急的他们恐怕真的会刀兵相见。
一番商议后,几人无奈地决定放弃追击,就像花荣所考虑到的,在沂县他们刘家说一不二,可是在沂州他们刘家说了可不算,刘广的敌人若是知道他们这群人这么大摇大摆的沂州地界乱窜,情势将对他们极为不利,至于越界前往兖州,他们还真没有那么大的胆子。
河边隐蔽处负责监视的亲卫确认猿臂寨众人撤退后,连忙把消息告诉花荣等人,让花荣等人长松口气,这次的追击战终于算是结束了。
花荣一行人走出沂州境内后,在兖州一座小镇上好好休息了一晚,购买了几辆马车代步后,才再次优哉游哉地往梁山赶去。
可惜花荣还未享受到旅游的乐趣,李飞属下的青州谛听营找到了花荣,告诉花荣一个不好的消息,三府官军正在联手攻打梁山,并且已经攻破了桥头堡聚贤庄。
听到这个坏消息,花荣吓了一跳,询问具体细节,那探子所知情报都是由信鸽传送,内容有限,具体战况探子并不知晓。
花荣让王定六一行人在后方行路,他则带着李逵及四名亲卫骑马前行,欧阳寿通要求随行花荣,花荣便带上了他。
花荣赶回梁山发现,此时的战况已经进入了末尾阶段。
孙静等人逼迫百姓强攻聚贤庄,林冲不再坚守聚贤庄,而是拱手相让。
攻下来聚贤庄之后,望着八百里的浩荡水泊,孙静等人一筹莫展,各种阴谋诡计轮番使出来:放火、投毒、封锁、用间……但是各种阴损计策并没有达到孙静预想的结果,梁山稳坐钓鱼台,各种计策没有荡起一点儿波澜,万余官军在聚贤庄只能望泊兴叹。
孙静派去汴京求援的信件一封封撒出去,希望太尉能为他们派来水师相助,可是直到现在都是杳无音讯,连个水军的影子都没看到。
容纳着近两万余人的聚贤庄,粮食供给都成了一个巨大的问题,东平知州程万里强烈反对孙静拿百姓当肉盾的作法,不允许孙静在东平强征百姓,两人因此撕破了脸皮,若不是顾忌梁山在他东平治下,剿匪对他益处良多,程万里早就召回董平的兵马了,便是一开始便答应供给的粮草,也只承担正规兵马的补给,至于孙静从济州、东昌强征的百姓,程万里一粒粮食都不供给。
孙静辛辛苦苦从济州、东昌获得了一些物资补给,加上从征募百姓家里搜刮的粮食,才勉强保证征募百姓一天一顿稀粥的供给。
随着各项计策失败,聚贤庄变得暮气沉沉,人心散落,加上食不果腹,百姓逃亡大半,几位都监对此也是睁只眼闭只眼,毕竟不能眼睁睁看着这些百姓活活饿死,而且人跑的多了,正好能省些钱粮。
花荣赶回梁山之时,一众将领正在商讨对三府联军进行最后一击,但是对于如何攻打官军,梁山众头领却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梁山总管林冲、黄信为首的维稳派,坚持击溃聚贤庄的三府联军后,此次战役就此结束,不再与官军发生正面冲突,暗暗积蓄实力,坚持花荣提出的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策略。
而以鲁智深、邓飞为主的激进派认为,既然官军敢来攻打他们,就要一战到底,不仅要击溃三府联军,还要一路追击下去,打破州县,把那群强征百姓做肉盾的滥官污吏都抓起来斩首,让官军从此惧怕他们,不敢再正眼相瞧。
最后一派是“铁面孔目”裴宣、“圣手书生”萧让为主,两人认为官军残暴,强征百姓送死,只需一纸诉状送至朝廷,朝廷必会震怒,必会惩戒联军高层,到时联军之围自然迎刃而解。
花荣个人偏向与广积粮、高筑墙的策略,毕竟这是他一直坚持走的路线,在暗处慢慢积蓄实力,知道有一天羽翼丰满,再与朝廷一较长短。
但是自己若一言否定了激进派的策略,又怕寒了鲁智深等激进派的心,作为上位者,处理属下不同意见时要小心谨慎,否则很容易让属下寒心,容易掉忠诚!
花荣正思虑要如何开口才妥当时,忽然看到老神在在的闻焕章,心中立马有了主意,对着闻焕章一笑道:“闻先生,对于如何击溃官军,你可有良策?”
听到花荣相问,闻焕章捋了捋颌下短须,平静地开口道:“众位首领所议攻打官军之策都为上策,闻某无需画蛇添足,现在我与诸位共商三条策略的优劣。
一策:趁三府联军不备,以泰山压顶之势一举击溃联军,梁山可据险而守,与官军两不相犯,暗中整兵砺马,积蓄实力。
此策中规中矩,但确为良策,缺陷是官军下一步会对我们梁山进行全面的封锁,各种物资进出将会变得艰难。
中策:联军驱百姓为军,已犯众怒,只需一封诉状送至御殿之上,不费吹灰之力便能将孙静、魏虎臣之辈打成囚下之徒,我等可坐观敌溃,不战而屈人之兵。
届时,朝廷忙着安抚百姓,短时间不会来袭扰梁山,使得梁山可以放心地发展自己的实力,然朝中浑浊不堪,状纸能否上达天听是一个未知之数。
三策者,击溃官军,随之一鼓作气,攻破州县,劫掠官府,拉拢平民,快速增强实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