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二十四章 暗度陈仓(1/2)
梁山聚义厅,明义军军、政头领齐聚一堂,属于明义军地盘的秋收工作,在各部门的协调下,粮食入库,农田开始犁耕。
而此时周边的济州等地刚刚把收获的粮食整理完毕,准备入库,比明义军的地盘晚了近一周的时间。
明义军已经准备多时的抢粮计划,将要开战,花荣为此次行动起了名字,叫做:猫头鹰行动
猫头鹰习惯夜间捕捉老鼠等猎物,明义军的目标是趁机立威,震慑济州蠢蠢欲动的各路牛鬼蛇神,跟济州官军打一场心理战。
只要明义军震慑住了济州军民,济州的百姓就不敢随意把自己家中的粮食交给官府,明义军就可以腾出时间,慢慢收取这些粮食。
否则光凭一则口头警告,是不足以因起太大的重视,只有让这些人知道,明义军能够威胁到他们的生命,他们才会把明义军的警告完全放在心上。
目标:济州府的凫头、问柳两村,两村位于济州一东一西,选他们的的原因很简单,这两个村落在明义军派兵警告时,不跟明义军合作。
黄信、张清两位头领被选作统率,分带两千兵马,对着两村发动攻击。
白昼放烟,夜晚纵火。
为了防备明义军的侵扰,济州临近村庄都建设有高高的烽火台,遇敌之时,便用烽火传递敌讯。
黄信、张清两人刚刚抵达两座村庄,烽火台上便燃烧起滔天火焰,夜空中的烈焰,百十里可见。
紧邻的村落看到敌讯烽火,不敢懈怠,把自己的村庄也燃起烽火,随后烽火一路向州府传递,不到一刻间,村落遇敌的警训便传达到了知州衙门。
知州侯蒙快速招来州府军事统领,一番将令下达,兵分几路,开始应对明义军的突袭,侯蒙则吩咐属下在城中动员青壮准备守城,他则亲自去巡视城防。
“百胜将”韩滔,被侯蒙命令,带兵去救援东方的凫头村。
韩滔并没有带着分配给自己的千余官军直袭浮头村,而是命人去沿途各村庄,找村中勇头,聚拢民兵,随他一起出征,当他一路收拢民兵,赶到受袭村庄之时,队伍已经滚雪球一般,壮大到了五千多人。
看着身边浩浩荡荡的部队,无论是官军还是民兵,心中都有了底气。
得知官军的增援队伍到来,正在攻村的张清,立马命令两千部下退回来,在村子旁侧列阵迎敌。
……
官军的注意力被烽火吸引到两座村庄之时,林冲带着自己的朱雀兵团,趁着夜色的掩护,向着济州内部悄悄潜行而去,他要攻打的是济州一家知名的豪强,抬头庄窦家。
窦家祖上曾是朝中要员,凭借几代人的强取豪夺,光是窦家所拥有的私有耕地,便达到了恐怖的六万亩,光是抬头庄圈养的庄户、佃农便有万余人,是与祝家庄齐名的豪强势力之一。
相比较于两座对明义军不理不采的村庄,抬头庄窦家却更加可恨,明义军的轻骑前来交涉、警告之时,窦家少庄主直接带领着护院,追杀明义军的骑兵,并亲手射杀两名战兵,把尸首悬挂于庄门前。
明义军选择攻打身处济州腹地的抬头庄,一是为死去的战兵报仇,二是向济州百姓展露明义军的肌肉,再给他们杀只鸡看看。
张清、黄信两人带兵攻打凫头、问柳两村,就是明修栈道,林冲带兵攻打抬头庄,则是暗度陈仓。
头顶的银月照拂着大地,整个大地都变成一片暗银色,虽然没有火把照路,但是朱雀营的战士行军速度依然很快。
夜盲症这种在古代非常常见的病,与古人营养跟不上有很大的关系,
明义军战兵的伙食,花荣亲自做了批示,不但要让战士们吃饱,还要注意战士们的营养均衡,蔬菜、肉类都要有。
梁山靠着八百里水泊,加上镇海县的海货都是自产自销,明义军伙食中,最不缺的就是水产品,很多水产品都含有丰富的营养,经过半年的调养,战兵营绝大部分战士摆脱了夜盲症的困扰,夜晚行军,对明义军再也不是伸手不见五指的噩梦。
有着谛听先行开路,悄悄潜行到了抬头庄,此时已经是深夜,古代人没有夜生活,老早就睡了(开封汴梁有人玩到半夜,那是极个别的城市,光是夜盲症就绝了普通百姓夜晚嗨皮的念想),抬头庄内一片寂静。
抬头庄的庄墙,同祝家庄相同,都是垒土为墙,墙高近丈,抬头庄也知道得罪了明义军,唯恐明义军报复,在庄墙上增加了一倍的巡逻人手。
盆火照耀下,每隔一段距离,便有几个手持利刃的护院,在墙上来回走动巡逻。
夜风有点儿凉,刮在身上,让人感觉到了秋之寒,蛐蛐在野外的低鸣伴奏,好似一首催眠曲,让庄墙上巡逻的庄丁们,有些怀念暖和的被窝。
一个壮丁感觉下方有些异常,便停下脚步,趴在垛口向着外面凝目查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