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89章 浮华表面(2/2)
天子一听笑了,不再多言,吃完小吃,付完账就会订好的客栈休息。今天朱由校又认识了一个历史名人左良玉。左良玉是明末的一个悍将,在史书中以军纪差、不服从朝廷指挥而闻名,如今一碰面,这人还真是一个混蛋。
白云飞今晚心情有些激动,激动不是因为救了他面前这位二八妙龄的姑娘。尽管这位姑娘身材俊俏,有蓬松乌黑的一头秀发,两道弯弯的月牙眉,嘴唇一点猩红。他激动是因为这位姑娘偷偷转交给白老板白莲教教主徐鸿儒的书信,山东要发生大事了。
在接下来的两天里,朱由校去考察临清附近的农田。临清附近的农田基本上都只种棉花这样的商业作物,不种粮食。因为所有给京师运送粮食的漕船都要经过临清,所以只要粮船在临清下一点粮食就能保证当地人的饮食。临清的工商业很发达,棉花可以迅速的转化为商品出售变成银子。朱由校还发现有趣的一点就是当地行商大部分的产业由徽商把持。
等到对这座运河名城了解的差不多时,在御船的船上,朱由校一边吃着当地白塔窑村的薄皮蟠桃一边回望这座繁华的城市。
白塔窑村当地出产的桃子,俗称叫蟠桃。它的顶端不是凸起成尖状,而凹陷进去,呈扁圆形;大者有七八两重,小者也有四五两重;其他桃子吃起来脆生生,而这种桃吃起来却是一包水,具有冰糖的清香和甘甜;成熟时,不是呈现绿色,而是白色中透着粉红,粉红中闪着白色,若熟透后,用针扎一个孔,嘴一吸就能把里边的桃汁全部吸尽。
这种桃有“五月鲜”、“薄皮”、“秋节”三个品种。“五月鲜”在农历五月成熟上市;“薄皮”在农历七月成熟,其味道要略好于其他两种,就是朱由校现在拿在手里吃得这种;“秋节”个儿稍大,成熟于农历八月,是中秋节馈赠亲友的佳品。
皇帝是在乡下考察时,在白塔窑附近被果实累累的桃园美景吸引住,才发现的这种上等果品。这种蟠桃比朱由校在紫禁城内吃得桃子要更加美味,他在想要不要把这种桃子定为贡桃,每年给皇宫送一些桃子。
旅途的下一站是聊城,聊城是明朝东昌府治所在地。聊城东关大街的东首设有一闸,称“通济闸”,本地人称之为“闸口”,是运河之水流经东昌的咽喉要地。河中桅樯如林,朱由校就是在这里下的船,环顾周围的河道格局,他不得不佩服古代人的智慧。
通济闸以南不到二里的范围内就有大、小两个码头,河中停泊船只接连数里;运河上一年四季船只来往穿梭,以致常常造成过闸拥挤、停船待闸的现象。由于此段穿越东昌府的河段过于拥挤,东昌府又不得不在此段东部,城市的边缘地带另外开凿一段河道,使不需在东昌停泊的船只顺利通过。这大概是世界上最早的水道“外环路”吧,当时称其为“越河”,其意也是越过东昌府城之河的意思。
在这条小河两旁,很快形成了新的闹市区。为了便于两岸来往,又在越河上架起了十二座形状各异的小桥,人们称之为“十二连桥”。在运河与越河之间称为越河圈,这一带船如梭,人如潮,店铺鳞次栉比,作坊星罗棋布,一派繁荣昌盛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