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49章 私钱泛滥(2/2)
由于劣银可以合法地流通,因此许多银铺都公开经营好银与劣银互相兑换的业务。甚至说有不少很有地位、身份的人都在参与制造、使用假银,在这些人里,嘉靖年间的内阁首辅徐阶就是其中一位。
徐阶和他的家人曾经在自己的府邸中开起了专门熔铸劣银的工厂。松江府上缴国家的赋税全都送入徐阶在家乡的府邸,然后松江府的官员空身去北京按数向徐阶领银,再缴纳国库。这办法看上去似简便安全,但徐阶拿出的银子却只含七成银。徐府熔铸劣银技巧高明,收白银的司农不能辨别。其实户部的验收官员即使能鉴别出也不会声张,谁愿意自惹麻烦去得罪位高权重的内阁首辅徐阶。于是,松江府每年上缴赋税的百分之三十被徐阶侵吞,不久大量的劣银又源源不断地从国库流向民间,在这种情况下,市面上的劣银又怎能不泛滥成灾
一些人制造、使用劣银,说穿了就是想把铅、铁之类的金属冒充银子脱手,从而赚些便宜,而收进劣银的人不管是否曾上当吃亏,当他将这些劣银重新投入流通时,也往往怀有同样的企图。于是在这时,市场上的每笔交易都似乎含有程度不等的欺骗成分,而到头来,上当吃亏的多半是与银子接触机会不多、因而识别能力较差的穷百姓。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遇见精明的对手就不使用劣银,反正用劣银交易并不触犯刑律,最坏的结果也只是按实际含银量支付,因此对手再精明也不妨试他一试。
汪乔年滔滔不绝地讲着私铸银钱的危害,他觉得平生头一次把心里话都讲出来了,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陛下,我若是有幸为官治民,必定整顿商业,以安百姓们生活起居。”汪乔年最后真挚的讲道,随后再对皇上拜倒在地。
朱由校一开始只是听一个热闹、听一个新鲜,可是听到最后,他觉得毛骨悚然、冷汗直流。这位年轻的天子觉得自己还是对民间疾苦了解的太少了。
“汪乔年,你先退下去吧,朕会给你安排一个大展拳脚的官职。”汪乔年满怀期待、踟蹰满志离开了大殿。
皇帝仔细查了需要补缺的官职,权衡再三,将汪乔年分配到山东济南府附近当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