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我杜小二又回来了(2/2)
“七娘子,是我孟浪了,我们回去吧!”杜荷闹了个大花脸,堂堂穿越者被婢女给教训了,人家还在理,你还得好好受教。
府里的管事也是个老人,叫做杜牧,没错,就是和两百年后一个很有名的杜家子孙一个名字,起名儿这种事肯定是后辈盗用前辈儿的,没商量。这个杜牧是杜家远方子弟,孤儿一个,被杜荷的爷爷当族侄养的,做过杜如晦的书童,学过些书,明事理。这一个月把家里上上下下打理的井井有条,还定期派人往老宅汇报情况。
一家人吃过晚饭,太阳下山了,也就各自歇息去了,杜荷却是养成的习惯,每晚必须点上两盏灯温半个时辰书,这倒是让七娘子惊讶了好一会儿。
翌日,卯时杜荷就起来了,没办法,晚上睡得早了,谁都能在这个时辰起来,杜荷倒记住了勤勉,起床活动活动身子就拿起了书本看了起来。
李三熬的小米芝麻粥,喝了舒服,吃完朝食,杜荷又同杜构合计了一番,看已经辰时了,换上浅绯色圆领袍,外面罩上素白的半袖衫,以示还在服孝,出门,已有两个仆人牵着马儿候着了,一匹是杜构的青花牡马,一匹是杜荷的枣红牝马。杜构踩着马镫,一个翻身上马,好不漂亮。杜荷有样学样,同样踩着马镫奋力一跃,马儿吃疼,动了一下,杜荷没用上力,得亏仆人身手敏捷,一把拖住杜荷,将他推了上去,真是狼狈不堪。
“二郎,你得练练啊!阿耶当年也是上马从过军的,再说这满朝文武,年轻点儿的谁不是骑马赶路。”杜构看弟弟这狼狈样儿,教训到。
杜荷这真是第一次骑马,坐马上照相不算,他想坐马车啊!可要是他坐马车去上朝,保证会被御史们弹劾,没办法啊!一路上杜荷是战战兢兢,得亏这仆人有眼力,一路上在前面牵着马,回去得赏!
朱雀大街是黄土夯的,沿着朱雀大街往北走,老远就看见了一座高大的砖石城门,三个门洞,到了朱雀门,二人下马,出示的通行证,两人只能在皇城里步行,仆人们牵着马在善和坊等着,这里有专门供他们等候的地方。
无论杜荷的前身还是今世都是第一次进入这个大唐帝国的心脏,两个月前封了官都是直接把家伙什送家里,一次都没进过皇城来。这皇城却是与他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道路和外面一样全是黄土夯的,倒是很宽敞,守卫不说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但也是隔个十多米就有军士立于道旁,路边长着柿子树、杨树、槐树。。。或大或小的院子形同里坊一样整齐罗列,阿耶以前就在这些地方办公。这里集中了大唐的各大中央机构。
沿着承天门大街行了有一刻钟,便到了承天门,这里军士比朱雀门的严格多了,没见过二人,便将二人好好验了一番,入了门,一个年约30上下的宦官迎了上来。
“可是尚舍杜奉御,尚乘杜奉御?”那宦官身着褐色圆领袍,头上一冠将头发束好,却和杜荷这少年郎一样无须。
“公公有礼了,劳烦等候。”杜构上前行了一礼,杜荷照猫画虎。这是内侍省根据皇帝的行程安排专门安排在这等着他两,引他两去见李二的。
“两位奉御这边请。”确认了人,那宦官便头前带路,却是往右边走上了一条窄点的路,之前那条大路往前走就是太极门,进去就是太极殿了,李二接见他们却是在两仪殿,两仪殿在太极殿后面。
宫城里却是和皇城不一样了,两边一样有树,可中间铺上了青石板。杜荷东张西望,杜构拍了他一巴掌,专心走路。杜构倒是进来过宫城,可也就那几次,太极殿后面却是从没去过,有点小紧张。
七绕八拐,又行了一刻钟,“两位奉御,两仪殿到了,却是需要两位奉御稍待。”两仪殿到了,却还没到接见时间,宦官将两人带入旁边一间屋子,进去,里面却是几垫齐全,已然一个休息室,只是没人。“两位奉御稍待,等会儿大家有召见我会来唤。”
“有劳公公了。”人家宦官一路客客气气,两人自然也得客客气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