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元日大朝(下)(1/2)
完成任务,在收获了一众赞许之后,李靖功成身退。
“恭请中书令温相公代进四方贺表。”那老头子再度颤颤巍巍出列唱礼,杜荷真怕他给颤跌了。
前列又一相公出列,杜荷认识,中书令温彦博,也不多言语,取出一卷黄麻纸:“臣温彦博代益州大都督府长史义兴郡开国公高俭进状。”各地军政首脑元日期间不得离职,但是都派了代表进京,每个州都上了贺表,礼到人不到,便是杜荷回来的时候也带回了登州的贺表。温彦博这是选了益州大都督府长史高士廉的贺表来念,至于为啥,人是长孙皇后的舅舅。
《贺元日进物状》
臣伏以青阳发春,肇宝历于兹始;元穹降祚,仰圣寿而维新。正殿向明,班行承庆。顾臣等守土,列在西陲,空怀捧日之心,望云何及;独阙称觞之礼,鸣佩无因。瞻九重而在天,空倍情而增恋。前件物及衫段宣台卓座等,礼不惮轻,物斯展敬。节当有庆,用申致贡之诚;情苟为珍,愿比负暄之献。臣某不胜感恩忭跃屏营之至。
温彦博讼毕,自觉的归列。李二表示向诸位有守土之责的封疆大吏们拱手遥表敬意,感谢他们为大唐守土戍边做出的牺牲。
接着队列大殿后面,杜荷前面隔了两人的绯袍官员出列了,黄门侍郎韦挺,他出来奏报说并州都督李世勣上表说太原城前日有龙飞舞,华阴县山上出现了两头麒麟,总归就是杜撰了点祥瑞表明大唐盛世来临,搏大伙一笑。
再下来这一位杜荷熟悉,太子左庶子戴胄站了出来,他给李承乾上课的时候杜荷有听过,太子左庶子是他兼的官,他的主职是民部尚书,之前还兼任了半年吏部尚书,刚刚卸任。
为贺元日,各州都有供物送到民部,他捡了几样上报,比如刚刚的高士廉上供了蜀锦,比如登州上供了罐头,再如曲阜孔家送来了几本孔家先贤注解的儒家典籍。
再下来之人更是杜荷的老熟人了,礼部尚书李孝恭,李孝恭奏表了四方诸夷的进贡,高句丽敬献了人参、貂皮;突利可汗敬献了一百匹战马;薛延陀敬献了三匹宝马;吐蕃是一头白牦牛;倭国是人,没错,十名艺妓,跟着遣唐使一起来的。
这次奏表得就要详细得多了,不像刚刚的戴胄,只是选了几样。不管是哪个犄角旮旯里的小国,甚至很多杜荷听都没听过的,李孝恭都事无巨细的说到,足足一刻钟才念完。若是一般小年轻只怕是听得热血沸腾,奈何在这的都是老狐狸,早明白其中要害,除了开头几个,其他不过滥竽充数。
“陛下!卫尉少卿冯智戴有表上奏。”李孝恭念完了,却是没有像戴胄一样直接缩回去,而是干起了传达的活。
“着卫尉少卿冯智戴进表。”那宦官直接宣到,元日大朝自然没有什么意外,都是安排好了的。
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进了太极殿,从杜荷面前经过。好眼熟,杜荷瞳孔一缩,这人见过,对了!见李二的时候在两仪殿的待召室见过,还聊了半天,按理说这没什么是需要他一个卫尉少卿发言的地方啊?杜荷有点纳闷,先看他表演。
“陛下,臣冯智戴恭贺新年,辞旧迎新,四方来贺,陛下万岁。”冯智戴单膝跪地,给李二恭贺到。
“冯卿请起。”李二没让宦官发声,自己请冯智戴起来。
“陛下,臣父去岁已出岭南,本欲及此为陛下贺岁,奈何因故,或晚到半月,还望陛下恕罪。”冯智戴站起身来说到。
“冯卿勿言罪责,耿国公远辟,戡乱诸僚,使我大唐南疆得享安宁,今以花甲之龄,竟还远行千里来长安共商大是而不得休,此我之过也。”李二还象征性的抹了抹眼角:“着礼部尚书李孝恭持节南行,以迎耿国公。”
“臣遵旨。”李孝恭还没入列,躬身领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