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限制器极限,四焚天梦狱(1/2)
混沌之先,太无空焉,混沌之始,太和寄焉。寂兮寥兮,无适无莫。
混沌大概是最原始的状态,加入万物一定有终点和初始,那么混沌是最有可能的阶段。
严琭也开始慢慢意识到,越发增强,不止是力量的累积,还有境界的驾驭。
在科学流的世界观中,物质决定意识是雷打不动的真理,因为如果物质不是根本,那么机械力量的存在基础就没有了。
但是严琭所托生的世界,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既然存在托生,就会有转世,有转世则必有灵魂,或是记忆、知识、理念等等意识形态流传的东西,以独立思考的人格形式存在。
“灵魂”只是一个称谓,它的本质是知识、记忆等等意识流的综合体,或许叫法会改变,或许形态会有所不同,但是本质是不会变的。
这就代表着科学流并不是这个世界唯一的力量,换种说法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并不是唯一的真理,亦可以说,这个世界的所有真理都只能应用在各自的领域范围,不能逾越。
三一合元,六一合气,都无形象,窈窈冥冥,是为太易,元气未形。
渐谓太初,元气始萌,次谓太始,形气始端,又谓太素,形气有质。
这就是灵的本质。
也是严琭开发出来的灵性造物的存在基础。
但是严琭一直以来都走错了一条路,他把灵性造物当成是具象化的手段。
诚然,具象化是“幻想力”能够具备攻击性的重要手段,在严琭梦狱世界尚未成熟的时候,极大的丰富了他的战斗方式。
而且,这也是严琭个性晋升到“幻想力”的重要标志,不再是虚无缥缈的“梦”个性,而是具备“力量”属性的“幻想力”。
但是幻想力能够具象化,其本质,还是“灵”。
就像那些具象化出来拥有灵性的斩魄刀,它们能有情绪,能战斗,能像生物一样成长,都是因为“灵”。
灵,是属性,并不是物质。
类似于“气”与“空气”的区别。
空气是物质,尽管看不见、摸不着,但是真实存在。
气是修行中一切不可思议变化的理论基础,可以真实存在,也可以是虚神,它既不是物质,也没有形体,更像是虚实之间的转化。
用科学流的世界观来解释,可能太过抽象。
但是用修行界的世界观就很好理解。
十五区修仙,修的是什么?
是气。
复谓太极,质变有气,气未分形,结胚象卵,气圆形备,谓之太一。
元气先清,升上为天,元气后浊,降下为地,太无虚空之道已生焉。
道既无生,自然之本,不可名宣,乃知自然者,道之父母,气之根本也。
夫自然本一,大道本一,元气本一。
这就是修“气”的基础。
修仙先修气,不明白气是什么,就没办法修炼。要认同这样的宇宙观,才能以精神为主导,去感悟,而不是以物质为主导,去观察。
这就是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不是说真传真的只有一句话,而是悟通了,就差那么点拨的一句。悟不通,看万卷书的理论,也还是在表面,学不到精髓。
修出了“气”,才能有所谓“气感”,进一步修行,方能有“灵”的属性,这就是所谓“灵根”。
这些概念并非一家之说,修仙只是一种路子,所有修行的基础大多相同,并不只局限于修仙。
而某些深夜不睡的“修仙党”,不明白气的理论,先天违背了顺应元本,这是“修鲜”,趁着自己还鲜肉,抖一抖,反正早死早托生吧。
严琭在十五区最大的收获就是学到了修行的内容,而到今天,他才真正有所领悟,算是踏入了门槛。
修行的目的是为了改变本质,是超脱,力量只是外在的假象。有些修行大能并不注重力量,但不能说他境界不高,可能这些“弱鸡”大能反而更早的修成大道。
等到了生命本质得到蜕变时,层次提高了就相当于有了力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