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魔法 > 战国之名士崛起 > 第121章 味不对啊!

第121章 味不对啊!(1/2)

目录
好书推荐: 弃妃不承欢:腹黑国师别乱撩 1号萌妻:首长,娇宠上瘾! 热血雄鹰 首长红人 独家宠婚:腹黑老公诱妻成瘾 我只是个穿越者 碧源深深 重生之那年我十八 铠甲勇士之异界帝皇 超兽无敌

《千字》背诵对于边子白来说,还真不成问题。

可《千字》是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周兴嗣编纂成书。距离战国后七八百年。少不了一些战国时期不合时宜的字出现,不如说‘赵魏困横’、‘起翦颇牧,用军最精’、‘九州禹迹,百郡秦并’这样的句子,多半是在《千字》后半部分出现。

当时为什么边子白会将《千字》前半部分誊写了下来,转而送给仲叔牙,后半部分却迟迟没有动笔?

这可不仅仅是写字累的原因,更多的是因为《千字》有着太多的典故,并不适合出现。

如说‘赵魏困横’吧。

这四个字是说赵国和魏国受困于张仪的连横之术,可张仪都还没生出来呢?让他哪里去秦国求官,然后zhou xuán在列国之?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只能改。

而且这种坑实在提多了,尤其到了章的后半部分介绍历史的部分,几乎都是这样的困扰。边子白冥思苦想好几天,改了又改,只能将这些关于历史的语句都改了。如说‘赵魏困横’,改成‘赵产良驹,魏有安邑’、‘稻米楚熟、刀伐齐铁’……

好好的一本《千字》的历史部分,被边子白硬生生的改成了一部专门介绍各地土特产的采购指南。

可他有什么办法?

战国时期的历史,能说的很多,但是说出来楚国人高兴了,齐国人要恼火了;齐国人开心了,赵国要拍桌子……反正都是狗咬狗的腌臜事,说出来大家都不高兴,还不如不说的好。

官舍内,大字不认识几个的仲叔牙得意地摇头晃脑,他家里是靠着武士才获得贵族身份,还是那种很低的贵族,士一级的那种。

读书认字是少不了的,可家里没有什么像样的家传,只能在别处求学。不同于公卿世家,大夫封君家族对子弟的严苛。本来是靠着武力获得‘士’身份的仲叔家族,对于读书浪费钱是深恶痛绝的,尤其是在自己家的孩子笨的惊天动地的时候,更是果断,会写名字差不多了,家里八辈子干的都是刀口舔血的买卖,根本出不了读书人。

可话说回来,这个时代求学真的是难。别看孔夫子不选择弟子,想要听他讲学,谁都可以。可问题是他老人家不负责蒙学,认字的事他老人家不管。

不识字,去听孔老夫讲学,这不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找不痛快吗?

如果有一天孔夫子饿的前胸贴后背,倒霉催的车子的大轴还坏在了路边,坐在田埂,围着一群学生,然后孔老夫子有气无力地说了一句酸话:“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行,有道而正焉!”

孔夫子门下的学生听了这句话,如同置身于深谷幽兰,品味出一种高洁的君子信念。可要是田埂边劳作的农夫呢?

恐怕咧开嘴笑话孔老夫子:“饿的脸都白了,还冒酸水,该!”

这是差别,也是很多底层年轻人想要求学,却无法入门的真正原因。能够教授蒙学的老师,水平太低,恐怕自己识字都不多,更不要说教学质量了。有名望的名师教授的不是字,而是思想,求学的门槛高到了天际。真正的大家族大贵族,自然不会缺少家学渊源,从这些家族出来的子弟,才是哪些名师们目标弟子。因为只有大家族的族学才有一套完整的蒙学体系,这也是为什么大家族出来的子弟能够获得更多的出头机会。

从内心深处,仲叔牙对读书人有种发自内心的敬畏。

像是他曾经在宫门口听到一个大夫呵斥公正的对话。起因是那个小小的宫正禁卫小军官对公卿大夫车马的羡慕,说了一些不合时宜的话。

如说:某立志终有一天获得高官厚禄。却引来哪位大夫的质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人间圣! 妖魔乱世:坏了,我变成妖怪了 遮天:穿越圣体,镇压黑暗动乱 大司农 遮天:娶妻变强,凡体镇世间 人在皇宫:从升级化骨绵掌开始 斗罗:武魂龙渊剑,我成剑鞘了 盘龙,磁场转动 晦朔光年 遮天之太古圣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