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行万里路(2/2)
当然,也没有人敢往他们身上凑,那么干净高贵的人儿,岂是升斗小民能靠近的?辽国不像大宋,贵族杀个人放个火,绝对不会有官府来捉拿。
“蛮夷啊!蛮夷!”赵宗旭学着未央,背着手,踱着步,一副小大人的口吻,毫不客气的评价辽国。
未央背着不想走路的赵曦,累的不善,闻言毫不客气的道:“这就是辽国的过人之处,他们保留着蛮夷的本色,能在短时间内,就收拢百万雄兵,纵横天下。”
未央在前面走,三个小家伙在后面跟着,就像是一只大公鸡领着三只小鸡一般,雄赳赳气昂昂的往前走,根本不在乎路人羡慕崇拜甚至是惧怕敬畏的眼光。
找了一个还算干净的酒楼,未央直接扔了两枚银币,那店家一看,嚯!大宋的银币,这可是稀罕玩意,在大辽可不多见,当即好酒好菜的招呼着,跟见了亲爷爷似的。
未央自斟自饮,辽国的酒不行,他们一味追究酒的烈度,对于口感,倒是没有什么称道之处,所以就算是皇宫之中,也没有什么好酒,就算是有,也是从大宋弄过去的,珍贵无比。
未央对于酒水没啥要求,所以也能下的了肚,只是那只烤全羊,实在外表金黄油亮,外部肉焦黄发脆,内部肉绵软鲜嫩,羊肉味清香扑鼻,颇为适口,别具一格,让未央不由多吃了几口。
三个孩子更是吃的大呼过瘾,连道不虚此行。
“所谓辽国,其实是契丹建立的国家,这一点你们想必也都知道。”
未央终于想起了,自己是一名光荣的老师,开始第一次半正式授课了。
“当初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部落联盟首领,建立年号,称之为契丹,定都上京临潢府,后来辽太宗率军南下中原,攻占东京开封府,耶律德光于开封登基称帝,并改国号为辽,改年号为大同,其后复更名为大契丹,再后来,辽圣宗迁都大定府,基本就定了调子了。
其实我们现在称之为辽,是不对的,应该称之为大契丹,因为人家国内,就是这么叫的,只是咱们习惯了而已。”
赵宗旭顿时放下手中的羊腿,叫嚷道:“区区辽国,又有何惧,弟子早晚提兵,把辽国灭了。”
未珩嗤笑道:“你想的真美!你也不看看你才多大,圣人春秋鼎盛,满朝贤臣良将,如今咱们大宋改革变法,日新月异,科技之发达,冠绝历代。
如此大宋,还能等你长大再灭了辽国?以我估计,灭辽之日,必定不远,左右不过十年之内罢了。”
赵曦也笑嘻嘻的道:“弟弟不学无术,咱爹亲征的事情你忘了?”
赵宗旭顿时讷讷无言,郁闷无比,低声道:“就不能留留吗?好歹给我留一点,到时候也好跟祖宗显摆一下,好事都让爹干完了,我还干啥。”
未央手中出现一根戒尺,轻轻的敲了一下赵宗旭的脑门,正色道:“身为天子,开疆拓土并非首要,关键是要治下国泰民安,这才是最重要的。
一味的穷兵黩武,这是不对的,远的不说,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是何等的英明神武,但是三征高丽,攻克玄菟、横山、盖牟、磨米、辽东、白岩、卑沙、麦谷、银山、后黄十城,迁徙辽、盖、岩三州户口入中国七万人。新城、建安、驻跸三大战,斩首四万余级,战果是很辉煌的,攻城掠地还损失颇少,但是这就是成功吗?”
赵宗旭不服气的道:“唐太宗自然是成功的,唐以后,皇家都莫不以唐太宗为目标,怎么会不是成功?”
未央摇摇头道:“非也非也!
隋炀帝三征高丽。对于当时的隋帝国而言,高丽不过弹丸小国,但三次远征不光把帝国最精锐的野战部队打了个精光,更可怕的是对当时的国民经济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由于大量的青壮劳力被征用,农业社会本就匮乏的人力资源彻底无以为继,进而导致整个国民经济的崩溃,没人种田,导致四处饥荒,饥荒又导致各地的农民起义,当时起义军中广为流传的一首歌曲中的一句唱到“上山吃麋鹿,下山吃牛羊。”可见当时的起义军甚至没有过多的政治纲领,只是为了吃饱饭而铤而走险。如果排除军事因素来看,农业社会落后的生产力导致其国民经济极为脆弱,进而n了大国的动员能力,而小国只要顶住了大国最初的军事进攻,那么劳师远征带来的经济崩溃就会彻底毁灭大国。
唐太宗固然打败了高句丽,但是军事是政治的继续。唐太宗估计双方形势时,都是基于主观判断,错误的估计了敌我双方的局势。
而且劳师远征,后勤才是最重要的,打仗就是打后勤,谁家的后勤力量充足,谁家就能赢,而且唐军陷入了正面作战一颗颗拔高丽建立的诸多“钉子”的过程,战争必然旷日持久,而且当唐军拔完所有的钉子之后,还能有多少兵力来进攻高丽的都城平壤呢显然按照这样的方针来办,想要一举攻灭高丽就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未央说完,端起杯子喝了一杯烈酒,也不说话,就让三个小家伙自己去想去了。
赵宗旭的偶像被未央一股脑的摧毁,整个人都不好了,恍恍惚惚的,反而是赵曦,一脸若有所思的样子,至于未珩,这家伙没心没肺的,还抱着羊腿啃呢,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