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1621之大变革 > 111.文武双合

111.文武双合(1/2)

目录
好书推荐: 女帝风华:傲娇夫君,请侍寝 鬼怪聊斋 药香田园:喜嫁一等贤夫 玄踏九天 最强少爷 绝命刀塔 文体时代 三国第一军师 诸天之龙脉巫师 谎话大王

一州之内,知府、同知、通判是三个最主重要的官职,分管府内各方面事务,互相监督,互相牵制。

卢象升和谭良栋联手戒严永宁州城,切断城内外的联系,直接以雷霆之势压服同知和通判。

知府衙门的大门再次打开,通判和同知走出来,面色黯淡。

谭良栋拿着名单给了老郭,道:“按名单拿人。”

随后,在州城各处驻扎的部队接到命令,开始一一抓捕。

而在衙门外静坐的举人秀才们,在吕梁营进城后就知道自己等人的行为就是个笑话,有了武力作为支撑的知府,岂会轻易屈服于他们。

一时间,整个永宁州城内,张举人所提供名单上的人全被抓了起来,府衙大牢人满为患。

暗中支持的吏员也被全部革除,官员则被软禁在家,门外有吕梁营的士兵看守,整个永宁州陷入了官场大震动。

卢象升在将所有的反对势力清除后,便和谭良栋一起,制定了新的规程。首先,便是让吕梁营在州城驻扎一个队,代替以前的守门衙役,防止贼寇袭扰。

其次,就是各地的夏税秋粮,直接由知府和吕梁营之间负责,府、县税吏不再下乡。

再者,在各县、州城推广警察营制度,负责维护地方治安。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恢复各地因战乱被迫关闭的公学,招收适龄儿童入学,教授识字和算术,学成后便可到柳林的学堂继续学习。在这里,若是孩童只学识字和算术,吕梁营可为其承担学费,若是还要继续学四书五经,那就需要自费了。

前面的三条,卢象升没有意见,但这最后一条,摆明了是谭良栋不想要小孩子走科举,有些不爽,埋怨道:“你这真是要断了他们的科举之路啊。”

谭良栋不理会卢象升的埋怨,淡淡道:“一个贫民之家,供出一个有功名的读书人太难,与其让他们白白在上耗资,还不如早早学会一门本领。”

“你啊……”卢象升说不过谭良栋,民间百姓流传一句话,百无一用是书生,这里面的书生就是指多年苦读经义却没有功名的读书人,可见科举之难,而在吕梁这样本来文教就不兴的地方,读书科举太奢侈了。

新官上任三把火,卢象升的火烧得不是一般的大,在和谭良栋的联合下,知府衙门几乎每天出一项新规程,原先在柳林的各种组织趁着这股东风,也纷纷发展起来。

煤炭协会的规模越来越大,以前只是简单的控制着煤矿的生产,现在不仅能精准的控制着煤产量,还影响着矿工的收入、煤的价格和一些跟煤矿有关的市场。并且,在谭良栋的努力下,煤炭协会也不再只是各矿的矿主,班组长、有威望的矿工也加入协会,整个协会内部的人员构成更加合理。

商会也走出了柳林,对周边乡村、县城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商会商人们和各村代表联合做生意,让商会的触角延伸到各处,也让村民们有了点额外的收入。

柳林的活字印刷书局也异常忙碌,徐光启的书、各地学堂的启蒙书都需要大量刻印,负责活字印刷的人已经准备让谭良栋再购进一部,实在是忙不过来。

兵工厂的原料也越来越丰富,原先制作火药的原料硝石和硫磺,谭良栋都是走特殊途径,价格昂贵,数量稀少。卢象升成为知府后,这方面就没有什么限制,硝石和硫磺的价格降了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猎日传奇之刺魂 谍战:红鸾归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