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9、苏俄之旅2艺无国界(2/2)
回去咋办?看来要动用这边的军方了!
1994年,想要买到国际列车票并不容易。
一方面私人护照很难办,需要政审,大约半年时间;
另一方面,票价也是普通人负担不起的:一张北京到莫斯科的单程车票1790元,而同时营级转业的战友,月工资仅为175元。
刚上车时,双胞胎就被同包厢乘客的阵仗吓了一跳:一个倒爷,拿着八个大箱子。
这个人跟她们打了声招呼,然后床底就被箱子塞满了。一问还真不是啥贵重货,生活用品居多,连胡椒面都有一大袋。说了很多这里面的道道。
90年代坐国际列的倒爷们,可比个体户小买卖赚得多多了。据车上的倒爷们介绍人在中俄之间做贸易已经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利润非常大。
从北京带100件皮衣去;从莫斯科带回100条香烟。这一趟跑下来,不算上游和下游的利润,光是运货的就可以赚一万块了!
相当于一个五口之家,辛辛苦苦,干一年挣的钱!
由于苏联刚解体时,俄罗斯几乎完全没有轻工业。所以从中国带去什么都是好的,一盒火柴都能换个军事望远镜。很多生活物资,中国人不卖,就没人卖了。
中国人都是自己定价的,泡沫的是野心更大了,纺织厂的多种经营,他们可是有些了解!
而在这里,想找一些会跳舞的,会杂技的,会唱歌的,会音乐的,就根本没有市场价,任凭双胞胎的良心给。
都是淌着军人的血,好泡沫,真好心真英豪,对相中的人,家家户户去拜访,介绍自己完美的刘庄之家,剿匪司令的后爸,没有血缘关系的假哥哥真丈夫,数也数不清的饭店和企业,9000人的纺织厂,上万人的工程公司,仅仅是吃饭住宿和工作,我们完全可以拍着胸脯说,管你一辈子。
不善言辞的泡沫,酒量好歌声好,豪爽大气,真成为他们了解善良中国人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