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穷?(1/2)
网上的影评区又一次爆了,一部低成本的奇幻爱情电影居然带来了一种极好的观影质感。每一个人在看完电影之后,第一时间就是回到网上对其他的还没有去看电影的人进行疯狂安利。
有人在夸电影几位主角的好演技,有人赞叹新人导演的恐怖如斯,更有人把徐楠给搬了出来,他拿出来的剧本,都是如此的优秀。
自发式的好评席卷了影迷群体,目光所及之处皆是好评。
由着这样的趋势,影院方面也看到了苗头,电影的排片也由原来的只有百分之八的排片量提升到了十四个百分点。这个消息传出,又是一片利好,公司对电影票房的预计也从原先的两千万提升到了三千万。
其实都无所谓,这部电影要是不能赚钱,那可真是见鬼了。预计,只是为了评估一下大概能赚多少钱,之后的资金流转也可以更灵活一下。
除了这次的《时空恋旅人》之外,几乎在同期投拍的几部小成本电影也大体制作完成,徐楠看了几眼,觉得没什么意思。这些电影里面的弯弯绕绕太多,超出了他对电影艺术的理解范围。
嗯,直接说吧,他就是觉得这些电影不好看,对于票房也不看好。在电影制作完成之后,这些影片就交给了郑芝文来处理,估计之后会拿去参加一些电影节,镀个金什么的,顺便把发行权给卖了,如果能够获奖的话那就更好了,那卖起来可就爽利得多了。
但从心而论,徐楠其实对这些电影的公映并没有什么信心,如果拿不到奖或是卖不出发行权的话,公映还是免了,直接放到哔哩哔哩才是正经。
除了自家公司投的这几部电影之外,还有一部编外人员拍摄的《三尺之上》,脑洞够大,宣传起来的着重点也非常明显,就是打着从来没有见过的视角,去冲击观众的眼球。但徐楠其实一样不太看好票房,就算上映,估计也就能赚个百八十万,算是能完成任务。
视角虽然不错,但用固定机位的摄像头来表现一个故事,还是显得太过冷清。这种影片,放到电影节上应该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这个世界的电影节还是非常多的,每年光国内的电影节都不少,像是京城,魔都,羊城,狮城都有办,只是相对于金龙奖,大众其实并不太关注这些,也对电影节的认知不够,基本上就是一些电影发烧友或是刚好到那边旅游的游客会到电影节上逛逛。
冷清是肯定的,但这并不会妨碍另外一些人在那边混得风生水起,一类就是电影大咖,专门混电影节。这个不是贬义,因为人家并不是完全光拼脸面和人脉,每个电影节都还会有相应的电影扶植计划,每一个通过申请的导演都可以拿着他们的寻梦基金去挥霍。
另外一类人就是电影商人了,他们的目的更加明显,就是冲着捡漏来的。电影节上面好看的电影不少,大片也不缺,但这种好看的电影一般情况下来都有着自己的发行公司,或是相应的操作手段,早早地就把发行权卖出,来电影节不过是为了搏一层光环,让影片之后的票房更有保障。
但这并不意味道这些商人就一点机会都没有,既然大片都被垄断了,那就不找大片。
他们所瞄准的影片基本上都是独立电影。
什么是独立电影?
简单来说,就是一群没有靠山的人自己筹集资金,自己想故事,自己来拍摄做出来的影片。
穷,是一个标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