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血泪史(2/2)
暑期档不好混,那边《陆乘风2》的热潮刚刚落下,这边错开档期的无数影片就狠狠地冲进了市场中继续收割票房。做市场,怂一下没什么,而且错开一个极大体量的影片并不是多么难受的事情,反正这就像是割韭菜,这一茬割完了,还有下一茬呢。
六月份虽然并没有一部像是陆乘风那样的霸主级影片,但据票房统计,整个六月的票房整体比五月还要高出20%。
总体开花的结果,让这些影视制作公司都赚得盆满钵满。
《时时恋旅人》在月末杀入市场又再为这场票房盛宴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而且是一头撞破了被大片统治的格局,首周以接近两千万的票房将几部上映超过两周的大片斩落马下,位居周票房第二。
而强大的口碑使得这部电影在票房上面的表现让人有了更多的期待,只要维持着目前的跌幅,破个四千万似乎也并不是什么难题。
一部好电影的出现对整个市场来说都是一件好事情,一部低成本的电影拿到高票房更是让所有电影工作者都为之振奋。事实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由着徐楠带起来的势头,低成品电影在整个电影市场上的占有量就开始逐渐加大,在票房的体量上面也相较从前有了更多的占有量。
这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市场上面要是全部都是大片,那才是咄咄怪事。投得越多,扑得越惨,类似事例简直可以拍成一个电影公司血泪史了。
君不见,每到年末,各类电影的盘点都能吸引着许多的点击量,尤其是盘点一个史上最扑街的电影排行,那点击量更是杠杠的有。
历史上绝对不会缺少这样的票房惨案,每当有这么一个野心勃勃的导演想要拍摄大片的时候,这些例子就会对他们当头棒喝,再也不敢作妖。
就算是这两年表现极为亮眼的岸歌文化与今武侠每一次开拍一部电影其实也是有些提心吊胆,生怕哪一个部分行差踏错,那白花花的银子可就打了水漂。
对于其他的电影公司来说,这种感觉就更加严重,前面的惨案太多,更不敢轻举妄动。最稳妥的,还是跟风,什么题材火热就拍什么东西。投入不大,收益还稳定。
这么说虽然好像有点埋汰,但都是要吃饭的嘛,跟下风不丢人。好歹这边风气还不错,没有人天天去拍个什么抗战神剧,让横店每天都死上几百万的鬼子。
趁着好声音的节目组放假,刘岸回到京城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诛仙》的后期制作情况,与徐楠一起在特效公司里走了一遭。
但情况并没有让他满意,做得精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却是不断拉大的资金链。做特效啊,简直就是在烧钱。
但木已成舟,这个时候想下车已经来不及了。
目前国内敢于投拍大片的公司相对比较固定,来来回回就那么几家公司,其实很像好莱坞的六大,统治格局已经很明显了。只是岸歌文化与今武侠的出品量还是太少,虽然大片表现着实不错,但谁又能保证下一次就一定能票房大获成功呢。
徐楠也不知道,对于《诛仙》这个项目他想抄也没个例子,总不能把那部坑爹的电视剧抄来吧。用粤语说那就是,人不笑,狗都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