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谁是第一(1/2)
投票的结果,大大出乎了我们这些大人们的预料。
代小童所在的第三组获得第一名。杨文洁所在的第一组名落孙山,获得第五名。
第三组获得的票数是八票,相当于投票人数的百分之五十以上,铁定第一名了。而杨文洁所在的第一组,只得了一票。其他三组各得两票。
这样的结果让代小童瞬间膨胀了:“刘伯伯,郑伯伯,发奖品吧。”
“我好像没有承诺过给第一名发放奖品。谁规定第一名就必须得到奖品?”舅舅问代小童。
“那比赛还有什么意思?”代小童很不服气。
鑫药瞪着眼珠子训代小童:“你少说几句。”
“就是嘛,凭什么得了第一不给奖励?”代小童拧着脑袋对抗着。
雨欣毫不犹豫地在代小童的脑袋瓜上拍了一下:“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
“你们这些大人怎么回事?比赛哪有不给奖品的?”
雨欣准备伸手再一次拍代小童的脑袋,舅舅赶忙制止。
舅舅和蔼地对代小童说:“发放奖品是一定的。但我们的规则是,谁得到的票数最少,谁才能够获得奖品。”
代小童吃惊地看着舅舅:这种有悖天理的言论竟然被刘伯伯轻描淡写地说了出来?这还有没有王法了?考第一的不给奖品,却把奖品颁发给坐地炮?
舅舅撇开代小童,询问其他投票的孩子们:“同学们,你们能跟我说说,为什么把选票都投给了第三组吗?”
孩子们集体沉默。舅舅等待孩子们的回答。
卢晓轩第一个发言:“第三组的作品好看。”
“还有没有不同的见解?”舅舅继续问孩子们。
姚圣保发言:“第三组的作品漂亮。“
孩子们都笑。
舅舅笑呵呵地对姚圣保说:“你说了等于没说,漂亮和好看是一个意思。同学们,再好好地想一想,为什么把你们手中的选票投给第三组?”
孩子们为什么全都投给第三组?我也纳闷,开始回忆孩子们投票选举的全部过程。
当杨文洁勇敢地投给了自己一票之后,却遭受到了其他孩子们的讥笑。
第二组孩子上场,三个孩子都放弃了给本组投票,两个孩子把选票投给了第三组,一个孩子投给了第四组。
之后,第三组孩子上场。
代小童径直走到第四组孩子摆放模型的作品前,把手中的一票投给姚圣保所在的第四组,代小童连其他几组的作品看都没看。
其他两个孩子分别把选票投给了第二组和第五组。
第四组孩子上场,第三组又得两张选票,第五组得了一票。第五组上场,索性把三张选票都投给了第三组。
结果出来了,第三组八票,第一组一票,其他三组各两票。
大众的盲从和跟风心理在孩子们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其主要原因,孩子们的智商还达不到判断作品的好与坏,臆断地认为,谁的谁的得票数多,就接着给谁投票。
本来嘛,有些事好与坏的标准就很难界定。那些奇葩建筑至今仍有人坚信那才叫雄伟壮观呢。
艺术和科学的区别就在于,艺术没有标准,不像科学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丝毫不能含糊。而艺术就不同了,一首歌,一本书,一个雕塑,专家觉得它好,它就是好,专家觉得它不好,它就是不好。
一首鬼哭狼嚎的歌曲之所以得到大众的认可,因为评委老师给了相当高的赞誉,大众虽说听得瘆人,但评委老师都已经说好了,能认为不好吗?大家都觉得好,就自己认为不好,那岂不是另类了吗?
孩子们在评选的过程中,不是眼睛在评,而是私心在评。谁谁谁给我投了一票,我得还回去一票。
再则就是人气,某明星搞了一晚上的直播,瞬间得到千万个点击量,一个很好的科普题材的电视片点击量才几千,科普电视片的点击量是明星脸蛋儿点击量的万分之一。
谁又敢说科普片没有明星的脸蛋儿有意义?
有意义的事物并非能得到大众的关注,无聊的事每天疯抢着大众的眼球。这就是人气,喘不上气的人气儿。
杨文洁的作品沉底儿了,扑街了,毫无人气儿。代小童的作品人气正旺,孩子们怎么可能不把手中的选票投给人气极旺的代小童?
舅舅的提问注定得不到他满意的答案。舅舅突然来了灵感,把鑫药叫到一旁小声嘀咕了几句。我看见鑫药从口袋里掏出钱包,拿出一张卡递给舅舅。
舅舅回到孩子们近前。俯下身问杨文洁:“你觉得这五组作品,哪一组最完美。”
“第一组。”杨文洁倔强地回答。
舅舅接着问:“理由呢?”
“就拿那个公共卫生间来说吧,它摆放的位置必须方便游客才行。摆在梯田下面,游客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卫生间,很不方便。”
舅舅满意地笑着,回头问代小童:“那么你来说说,那个公共卫生间应该摆在哪里?”
”厕所是个脏东西,应该把它藏起来。”代小童坚持自己的观点。
舅舅启发代小童:“厕所的确不干净,可要是没了厕所,或者人们都找不到厕所,我们人类就会不文明的。你说这两者之间哪一个重要呢?”
“刘伯伯,我觉得厕所藏起来,人们也会找到的。我大伯家附近有个公共厕所就很隐蔽,但人们都知道厕所在哪里。”代小童和舅舅辩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