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乱明风云 > 十五、武学圣地--千载寺

十五、武学圣地--千载寺(1/2)

目录
好书推荐: 无敌挂机系统 我是神级大玩家 三国外科风云 诸天中崛起 星际快穿:佣兵大人,撩一下 反派都想打死我 倾城侠女斩妖除魔记 策行三国 重生校园商女:最强女佣兵 仙隐都市录

千载寺位于河南博爱县城南9公里的唐村西北隅的运粮河龙头桥南,博爱至内都公路之东畔。该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年(68年),原名无极寺;北魏太平真君年间(440年~450年)魏太武帝灭佛,更名为无极庙;北魏文成帝兴安二年(453年)恢复旧称;东魏时更名为无极寺,后改为千载寺。

千载寺坐北朝南,山门为单檐歇山顶。寺院第一进殿宇有三教堂、禅道学舍、无极殿、绩善亭和钟鼓楼;第二进殿宇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后为太室祠(练武厅)。寺院的东西两侧均有廊殿,分别塑着菩萨圣像及唐代三教僧十力大师的圣像。千载寺规模宏大,各殿殿宇巍巍,重檐斗拱,蔚为壮观。

千载寺东为三圣门,内有孔圣殿、伏羲殿、文王殿;再东为太极门,内有八卦门、太极殿、老君殿、孙真殿、祖师殿等。千载寺为千载寺、三圣门、太极门等建筑的统称。千载寺内原碑碣众多,达百十余通,其中,有东汉末年徐庶之母所撰碑,北魏僧惠造像碑,道家名宿王重阳、丘处机、张三丰所撰碑,司马懿寻根祭祖碑,无极图碑,千载寺舍善洪洞移民功德碑、千载寺僧十力传碑等,均具有珍贵的历史文物价值。这些碑碣,解放后屡遭破坏,徐庶之母撰碑裂为数块,散落民间。其他碑碣,唐村在龙头桥西修水打磨时,均作为建筑材料,充作磨基。千载寺有一巨形铁钟,约铸造于清道光五年(1825年),现存放于东王贺汤王殿。

总之,千载寺是一座以弘扬释、道、儒三教为宗旨的寺院。寺内备列释、道、儒诸神殿宇,文武兼备,戒律互尊,养生共修。

同时,千载寺武学传统久远,武术文化深厚。从“无极寺”、“无极庙”的命名上,就可以推测该寺可能与无极拳有关。《北魏僧惠造像碑》,曾明确记载千载寺为“无极之乡”、“无极故里”。《北魏僧惠造像碑》,原位于千载寺山门之内,立于东魏武定三年(545年)七月,今仅存残碑。清道光五年(825年)《河内县志》载有全文,其中有“故能振馨风於冲漠之野,击玉磬於无极之乡”,“千载寺有魏大法师、故沙门都法恩,起妙因於初心,建净业於无极故里”之语,由此可以推知,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具体来说,至少到东魏时期,博爱唐村千载寺就被称之为“无极之乡”、“无极故里”。但由于文献的缺失,我们无法找到千载寺被称之为“无极之乡”、“无极故里”的最早记载,同样无法发现何人最早在千载寺创立“无极拳”。

唐时,千载寺住持李道子,号十力和尚,“以弘三论为务”,创艺了无极养生功。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千载寺唐僧十力传碑》记曰:大唐贞观赐李氏名儒子,字道武,号十力僧,游化号道子,河内人,隋大业十年二月二日河内无极寺域,三教门弟神龙降凡,马兰草母诞世。少即聪,目过不忘,文、武、医、易、博、艺皆修,《涅磐》、《摄论》、《黄老》经通,弘扬释、道、儒三教,融易以《大明渡无极经》、《易筋经》、《道德经》、《黄庭经》、《千金翼方》,导引吐纳,创艺无极养生武功,练传《千载养生医鉴秘诀》,武练月雪,感之三圣,梦中授艺功,警武林。诏住京师,造像西山,化名隐籍,艺传东泉,医游扬州,授贤大明,庐山传艺,塑艺少林,晚秋黄业,归故育弟。师曰:三教意正,严律武风,勿为霸腐,拳为民生,以柔克刚,舍已从人。未成功器,勿名师门,苍龙抬头,千载重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红尘尸仙 无限神职 穿越者不死于因果 洞玄灵境 凡人:垂钓天道成为五行道祖 我这平淡的修仙之路不该就此断绝 九龙夺嫡,从稳健皇子开始吃瓜 封神:我是比干,阳谋大师 洪荒:从一粒息壤到万道之祖 洪荒人祖:开局带领人族归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