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乱明风云 > 九十五、名将俞大猷及其《剑经》

九十五、名将俞大猷及其《剑经》(1/2)

目录
好书推荐: 无敌挂机系统 我是神级大玩家 三国外科风云 诸天中崛起 星际快穿:佣兵大人,撩一下 反派都想打死我 倾城侠女斩妖除魔记 策行三国 重生校园商女:最强女佣兵 仙隐都市录

一、天下武功出少林

在武俠小說中,「天下武功出少林」的說法,向來已成為「共識」;在歷史上,從隋末唐初的「少林僧兵」助唐高祖取天下以來,少林寺的武學,也一直是膾炙人口的傳說。這段傳說,不知是真是假,因為少林寺是聲名遠播的叢林,唐、宋以來,慕名而往者,多如過江之鯽,大多也都留下一些題記類的文章,卻毫無一語及於少林寺的武學。因此,傳說的可信度,著實可疑。不過,在元、明以後,相關記載逐漸增多,可以確信的是,少林寺的武學,從宋代以後,才廣泛為人所知;但是,如果要說到具有「泰山北斗」的分量,恐怕也未必盡然。

在「天下武功出少林」的傳聞影響下,武俠小說中經常將「少林派」描繪成隱然執天下武林牛耳的名門正派,相關的武功,如「七十二絕技」、「易筋經」、「佛影杖法」等,無不聲威遠播,成為武功的翹楚;江湖上許多武功,也多半是由少**功派衍而出的(一般稱為少林的「俗家弟子」),如金庸《笑傲江湖》中,林平之的外公金刀無敵王元霸,就是出身於「南少林」(福建莆田)的高手。「俗家弟子」在武俠小說中往往僅是聊備一格,無非藉以強調少**學開枝散葉的聲勢,真正的高手,還是出在嵩山的少林寺中。但是,據載籍的實際敘述,少林的武功,自宋以後盛衰不一,明代中葉,甚至一度跌入谷底,其間振衰起敝,重衍少**學命脈的,不在寺裡的高僧,而是「俗家弟子」俞大猷及其《劍經》的功勞。

二、少林俗家弟子

眾所皆知,俞大猷(1503~1580)是明代抗倭禦虜的名將,與戚繼光齊名,世有「繼光如虎,大猷如龍」的美稱,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不但是個軍事名將,更是武術名家。俞大猷是福建泉州晉江人,在中國武術發展史中,福建是極著名的武學重鎮,而泉州,更是「百家絕技,後先接踵,甲于閩中」(南少林莆田,也正在泉州之中),所習以「棍」、「鈀」為主;明人黃景昉曾說:「吾溫陵(泉州古稱)棍棒手撲妙天下,蓋俞都督集古今棍法而大成之,身與士卒相角鬥。余所接善棍者,皆言其父、其大父承都護所指教。」將閩省武風歸功於俞大猷之上,絕非溢美之詞。世所相傳的「俞家棍」,正是俞大猷最精擅的武功,而且,俞大猷也親自編寫了一本「武功秘笈」--《劍經》,闡發棍法要義,廣授軍士,在對倭、虜的戰爭中,發揮了極大的效力,可謂是連戰皆捷;不僅如此,還牽涉到少林派「中興」的關鍵。

明代嘉靖年間,少林式微,1561年,俞大猷奉命南征,繞道嵩山,親眼目睹寺僧「真訣盡失」的窘狀,號稱精於武功者,也不過爾爾,相當感慨;便與住持小山上人商酌,派遣了青年寺僧普從、宗擎二人,隨俞大猷軍前效力,並親自傳授「陰陽變化之真訣」。三年後,普從物化,宗擎回歸少林,將所習真訣遍傳寺僧,有成者百餘人。從此以後,少**技精進,便逐漸重掌武學牛耳,說起來,俞大猷「回傳真訣」,最為關鍵。小山上人也是當時抗倭的名人,這一旅「僧兵」,相信也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红尘尸仙 无限神职 穿越者不死于因果 洞玄灵境 凡人:垂钓天道成为五行道祖 我这平淡的修仙之路不该就此断绝 九龙夺嫡,从稳健皇子开始吃瓜 封神:我是比干,阳谋大师 洪荒:从一粒息壤到万道之祖 洪荒人祖:开局带领人族归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