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1/2)
9月23日星期五雨转晴
中午,天凉,无人午休,都在看书。我也在完成作业后,继续读着《普希金诗选》。
跟昨天中午一样,都在看书,几乎没讲话的人,所以值日班长廖其兵无所事事了。他不知看着什么书,看着看着,用左手支着脑袋,睡着了。我在看书的间隙发现了这个新大陆。居然可以坐在讲台上睡着了。这可是头一位。心可真大啊,不得不服。
同样因为下雨,下午第一节课体育课没有上。陈老师来到班级,让我们自习。可以写作业,可以看课外书。
听了陈老师的话,于是,看不到写作业的人,全看起了课外书。我自然是继续读普希金的诗。
陈老师也不以为忤,只是在教室里慢慢晃悠。偶尔,会停下来,拿过身边同学看的书,翻翻,又还回去。也不见他发表评论。后来,也没人在意老师了,都沉入了书中。直到老师停在我后面,伸手拿去我的书时,我才从诗中恍然回过神来。
陈老师翻看了几页。我侧过身,坐着等着,心里微微有点忐忑,却没有紧张感。
顶多两分钟,书被递还,我双手接过。书页没有合上,也不是我刚才看的页了。我坐正身体,把书平放在课堂时,陈老师已踱步离开。
我看向书打开的页面,是《一朵小花》。我已读过了。现在,陈老师翻到这首诗,还我。是让我再读读的意思吧?
于是,我又读了几遍,细细品味。“书本”是普希金的藏书吧?那书里的这朵“小花”,自然也与作者有过交集。可下文一连串的问号与猜测表明,作者对此全无记忆了。不管为了什么样的纪念,现在已被遗忘,再无人知。
普希金在诗中感叹的是什么?叹花?叹人?叹情?叹时光?叹命运?如果我是这“一朵小花”,我读着这一首《一朵小花》时,应是欣喜?应是悲叹?或者默默地无语?喜被写入诗里?叹无人知的命运?亦或者无语于诗人的多情?
诗中有三个意象:花、采花人、诗人。另一个意象,独立于诗外,就是诗外的读者,这里是我自己。
如果我是花,我会甘于于风雨中凋零么?
如果我是花,我会欣喜于被采花人夹于书中成为花骸么?
如果我是花,我会嘲笑诗人的多情么?
都不愿,这没有可以置疑的。那老师翻到这一页,有什么意义呢?想让我读出什么呢?
一个念头,从心底冒了出来:老师知道了我父母离异的事?在关注我?在开导我?在他眼中,我是“一朵小花”?
可看向陈老师,他一脸平静地在教室里慢慢地踱着步呢。应该是巧合吧?左邻右舍,同学们都不知道。陈老师怎么可能知道呢?我收回目光,又读起这首诗。可我毕竟才十四,都快能背出来了,却实在读不出更多东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