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2)
我三人装了些“玉石”,走到洞口,老三停住了脚步回头又望了望。
“东子,用你那宝贝在这儿看一下,说不定会有什么发现!”
老三一字一句的跟我说……
大军也在一旁偷眼喵着我,试探着问道:
“就是,拿出来看一看虽说咱拿了些玉石,这里面指不定还有啥来头,还有那些鬼画符!”
老实说,我也没有故作姿态,老三嘴里所讲的“宝贝”指的是我们老楚家祖传的“九方易”。
所谓“易”者上古时的象形写法上为日下为月,并不同于我们的现今的简体字,意为阴阳交替,初生之太一,可视为万物之本。
我低头冥思片刻……
“此为,九方易!与史书所记载的连山易、归藏易、周易,有所不同。区别在于,「九方乎,无一物;虽为易,不闻数;同其形,略初书;司三重,印非图」。”
我象征性的顿了顿。
大军和老三干巴巴的望着我,那样子像是等着我继续往下说。
“这意思呢!是说……九方易!你可以认为它是一个物件,老爷子告诉我叫做「九宺」,也可以说它根本就不存在……”
“虽然称之为易,但并不像我们所知道的易书那样。如果开启九宺,便会形成一些象理,根据时间以及方位得出难以复制的易象,并具有唯一性。”
“开启九宺后,获得的易象便是九方易,又可称作「九方初略」,得此略,才有方法加以分析和研究所要推演的事件!”
“我去,东子,我在这听天书呢!”
大军抓了抓头发,一脸茫然的杵在那儿。
老三用手托着下巴思索了一阵子。
“东子,要不咱就先回去!改明儿,再来探探如何?顺便回去找到住的地儿,再给我讲讲这些学问!”
山色已晚,光线也不好,话说我肚子都开始叫了,也许是一下午折腾的缘故,明显感觉饥肠辘辘,老三倒是跟我想到一处了。
“今天时间的确不早了,不能让大家伙一直在上面干等着,咱就先撤!”
我们仨在下面喊叫了几声,大军过去晃了晃垂下来的绳子,上面小分队回应后,我们三个便先后用绳子从巨口回到了之前的地面儿。
这时,山里已经有点冷了,秋风也一阵儿一阵儿的吹过来,巨口里面像个温室一样,也感觉不到。这一上来就觉得凉气逼人,葡萄和瑞华冷的抱着膀子在那儿晃来晃去。
“东子哥,咱这一会去哪找落脚的地儿呢?”
葡萄夹着膀子问我,我看他冷的够呛,就安慰她:“当然是先到赵湾啊,你就别操心了,有你三哥在这呢!”
“葡萄,这简单,一会儿到赵湾给你和瑞华找个上房,先坚持一会儿!”
老三一边帮葡萄和瑞华拿东西,一边说……
登山小分队,重新集结后,跟着老三,一路来到了赵湾。
老三找了村里的一个队长,讲明情况后,队长把我们分给了两户老乡家里,大家伙分别都安顿了下来。
葡萄和瑞华是女同志,俩人住在一户老乡家里,我们男同胞们住在另一户老乡家里。
我们住的是大通铺,都安排妥当后,老三张罗着非要去搞点“烧刀子”回来,我们几个就把随身带的干粮先拿出来填了肚子。
过了一会儿,老三怀里揣了两瓶烧刀子进了屋,屋子不大,正中间靠墙放着一立柜,左边往里是大通铺,右边搁着一张方桌和四条板凳,两边各一窗户。
老三哼着小曲儿,把怀里的两瓶烧刀子放到方桌上,又从兜里掏出用毛巾包着的花生,抖开散在桌子上。
随手抖了抖,把毛巾又塞进了兜里。
我们吃完随身带的干粮,都在大通铺上一排坐着,见老三回来后也都凑了过去,我靠着窗户边的板凳坐了下来。
大军出去找老乡拿了几个碗,老乡还以为他没吃东西非要给他塞了几个馒头,大军推让不下也就接了下来。
老三打开烧刀子,分别倒了三碗,问了眼镜儿他们都不喝,都害怕烧心窝子,这才端起碗跟我和大军碰了一下。
“烧刀子”……
是烈酒,入口干辣下嗓子顺溜,下到肚里,瞬间整个身子就暖和起来。
山里毕竟还是凉一些,喝了一口反而感觉一整天的困乏倒还少了许多。
大家伙剥着花生,围坐在桌子边儿,大军把从“玉河”里捡来的石块儿拿出来了一个,传着让建成他们看,我剥了几颗花生压了压酒。
老三又独自喝了一口,环顾了一下大家,扭回头神秘的看着我。
“东子,你接着今儿个的继续说,让我也进步进步!”
我跟大军随即也碰了喝下一大口,喝完我把碗放在桌上,老三从怀里的口袋拿出一包花城烟撕开口,递给了我一根儿。
山里有规矩只要进山严禁烟火,所以抽烟这档子事儿也只有在屋里闲下来才会点上几根儿。
大军在旁边给我划了根儿火柴,我一手习惯性的挡着火,一手夹着烟凑了过去。
我深吸了一口,想了想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