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公子吟诗,姜北咏竹(1/2)
竹林之中,阳光斑驳。
泥泞道路上,身着白衣的姜北拖着沉重的双腿,拄着手中的竹子,竭尽全力地将沾染淤泥的鞋子从泥泞中拔出,之后费力地登上那坚实些的黄土道路,疲惫不堪地开口道:“苏姑娘,不然我们先歇息一会儿吧。”
姜北身后,苏晴竹踩着身前姜北留下的一道道脚印,伴随着皓腕处轻快悦耳的银铃声,脚步轻快地走着,显得有些沉醉其中、不亦乐乎。
“那便依公子所言吧。”苏晴竹看了气喘如牛的姜北一眼,眼眸深处有些许心疼地开口说道。
姜北松了口气,将手中的竹子放在一旁,转身靠在路旁的一株粗壮竹子上,汗如雨下地喘着粗气。
苏晴竹从随身携带的包袱中取出几口干粮来,给自己留下一些,剩下的用柔夷捧着,轻轻递给姜北。
大口大口喘着粗气的姜北平复着呼气,接过苏晴竹递来的干粮,往嘴里猛塞大快朵颐着,吃相不堪入目,显得毫无形象可言。
而相比姜北放浪不羁的吃相,苏晴竹便要显得含蓄许多,捧在手中,不紧不慢地小口吃着。
苏晴竹瞥了身旁的姜北一眼,将嘴中的食物咽下,眼眸含笑地开口道:“虽然奴家不是武林中人,但依奴家来看,想来公子你应该是没有什么习武天分的。”
姜北因为饥不择食,导致即便是吃这些略显粗糙无味的干粮都津津有味,只是听到了苏晴竹的话语后,瞬间眼睛瞪得滚圆,猛地将嘴中的干粮囫囵咽下,本想着咽下之后好好跟苏晴竹理论一番,却不曾想因为太心急,导致一不小心噎着了。
姜北神色难看,五官扭曲,口中支支吾吾,脸色一阵红一阵紫的,显得极为不自然。
苏晴竹又好气又好笑地将包袱中的竹筒取出,熟练地取下盖子,将盛满清水的竹筒递到姜北身前,并不停地拍打着姜北的后背,幽怨地开口埋怨道:“公子,慢点吃,奴家又不跟你抢……”
姜北连忙接过苏晴竹递来的盛水竹筒,往嘴中灌去。
“咳咳!……”姜北猛得咳了两声,之后脸色便好了许多,先是没好气地瞥了身旁苏晴竹一眼,神色略显苍白,之前想要同她理论的冲动全无。
一边吃着干粮,姜北一边望向道路前方,耳边依稀能听见潺潺的水流声与清脆的蛙鸣声,心中估计是离目的地不远了。
姜北早早地吃完干粮后,再跺了剁脚,顺势将布鞋上的泥泞抖落些许。
“苏姑娘?”姜北看了身旁头戴幕离的苏晴竹一眼,开口唤道。
“嗯?”苏晴竹此时正在撩着幕离,一手捧着干粮,小口小口地吃着。
“是这样,与苏姑娘你身处竹林,恰巧小生诗兴大发,不妨就让小生即兴吟诗一首?”姜北负手而立,流露出一副寂寞难耐的模样,开口试探着说道。
苏晴竹听闻姜北的话语后,连忙将嘴中的干粮囫囵咽下,但毕竟她是小口小口的吃的,所以并没有像姜北一般被噎着。
“奴家愿洗耳恭听!”苏晴竹急忙开口道,美眸中有些许期待。
还记得方才苏晴竹说完那看似数落、实则是激将之法的一番言语后,那身着白衣的姜北第一次在她面前流露出那种孤寂的神情。
似高处不胜寒,亦似深不可测。
这样一来,便更让苏晴竹对姜北的身份感到好奇了。
身着白衣的姜北轻轻挥了一挥衣袖,神色变得肃穆孤傲起来,之后只见一阵清风袭来,拂动少年那一袭白袍。
苏晴竹没来由的眼神炽热。还记得上一次她见到有人流露出像姜北这样的神情时,她才不过仅过髫年的孩童而已。那时,她被人带着,拥挤在莺莺燕燕的人群中,顺着她们炽热的视线,一同向那道身着青衣身影望去,只见那青衣书生手持折扇,腰佩长剑,身影站在高楼之上,任谁看了都要赞叹一声好一位翩翩少年郎。
那身着青衣的书生神色倨傲,显得有些不可一世,站在那一座长安城中的某座老牌青楼之上,视线遥望向天边,声音淡漠地开口吟诗。
当青衣书生一诗吟罢,天地间一片鸦雀无声,几乎落针可闻。
而多年之后,苏晴竹才逐渐了解到,那位青衣书生当初在长安城中是何等如日中天、高高在上。
仅仅从那几年的长安纸贵来看,就可见一斑。
苏晴竹回想起这些陈年往事,随即回过神来,瞥了一眼与那当初的青衣书生神色一般无二的白衣公子,没来由的感觉到有些口干舌燥,顺手端起竹筒,轻轻撩开幕离,小口地饮了一口水。
只见那身着白衣的姜北风轻云淡的瞥了一眼正在饮水的苏晴竹,在苏晴竹地炽热目光下缓缓开口道:
“咏竹。”
苏晴竹莫名的俏脸一红,幽怨地瞪了姜北一眼。
这诗名可是一语双关啊。
咏竹?是咏何“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