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破奴身世(2/2)
小小年纪的赵破奴盯着乎不怒问,黝黑深邃的眼眸中全是怀疑之色,瞪着黑黑的大眼睛等待着乎不怒的回答。
“哦,我道你为何而泣,原来是为这个。这里是匈奴方翠山,并非阴曹地府,而我曾是匈奴大将军麾下副将,因看破人间冷暖,世态炎凉,故选择辞官隐居此地,今早出门见尔晕于此地,岂有不救之理!尔从何而来,因何而去?为何不见尔家人同行?”
这乎不怒一连串的问了几个问题。
“老人家有所不知,我本是汉人,家住并州,因战事父母殒难,祖父将我托付叔父抚养,然叔婶不待见,我又不愿寄人篱下,故选择出逃流落此地,多谢老人家救命之恩,他日定当报答。”
赵破奴说的非常诚恳,而且小孩子也不会撒谎,说的全是实情。
赵破奴这时才细细打量此地,原来他身在一座深山,周围郁郁葱葱,景色宜人,真是一个隐居的好去处。
“哦,小小年纪受此磨难,也谓难得,不如留在此地,尔拜我为师,我传授尔功夫如何?”
这乎不怒年纪也不算太小了,有没有儿子,所以就想把赵破奴留在匈奴,教授武艺,一来可以强体,赵破奴严重的营养不良,使得他显得体格特别的弱;二来等待时机,如果大单于帐下无良将时,尔也可出山求的功名,岂不两全其美。
其实乎不怒心中有自己的打算,他只想把赵破奴留下,因为他是练武奇才,再说了不是有句俗话叫“天赐不予、必受其咎”,这上天把这么好的练武奇才送来,若留不住,上天定会惩罚,所以乎不怒深知其中的道理,尽情挽留,而且是发自内心的挽留。他也不是非要赵破奴必须为大单于尽忠,而是考虑他自身将来有个送终的人。
乎不怒盯着赵破奴,等待着他的回答,眼神中全是期盼之色。
“那太好了,师傅在上,受徒儿一拜!”
赵破奴本来就无家可归,而且流浪在外饥一顿饱一顿,好不容易眼前有个人愿意收留自己,且还要传授武艺,他可是求之不得,所以马上同意,行了拜师大礼。
乎不怒心情大悦,上前扶起赵破奴,打了一盆清水,让赵破奴洗去脸上的污垢,换了件干净衣服,煮了一壶茶,边饮边讲。
赵破奴在这方翠山一待就是十二年,直到乎不怒作古,他才学成下山。
这十二年期间,乎不怒向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教赵破奴武艺,感情甚笃。
但“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每个人都有走的一天,世事伦理,究其始终。
赵破奴把恩施乎不怒葬在方翠山草屋前,叩了三个响头,背起行囊,下山而去。
下山后不久,赵破奴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二个贵人,为他“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名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