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改变生产方式(2/2)
手里的淀粉细腻光滑,竟跟前世超市里卖的有几分相似,也让沈月想起了一件事情。据她所知,前世用淀粉来制作粉条并不是现洗现做,而是有专门的工厂来加工淀粉,再由专门的工厂制作粉条。
也就是说淀粉和粉条是一条产业链的上下游。
自从成功的养出了豆芽,又成功地制作出了粉条,沈月对于自己在古代的生存能力已经有了信心。
虽然说她也想带领全体山民集体致富奔小康,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告诉她,生产力的发展需要领军人物,却绝不是靠一个人就可以立竿见影的大幅度推动的,而是要内力与外力相互促进,借天时地利人和,有一个先富带后富的过程。
别的不说,如果她现在把生豆芽和做粉条的技术全都教会了山民,由各家各户自己制作,那么东西必然也就不值钱了,如果大伙都争着卖出售,甚至还会引起一系列的恶性竞争。
环境因素还不成熟。
所以沈月要做先富的那一个人。
要保证先富,就要垄断技术,人人都会的东西是不值钱的。
而如何做到垄断技术,一来是提高防范性,关键信息不得外露,比如豆芽水培、粉条洗粉打糊等要点。二是从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生产力越发达分工越细,生产链被切割得越细碎,固然某个环节可以被模仿,但整条的生产链越难以逾越。
所以她准备改变方式,把做淀粉跟做粉条分开。
再说粉条的销量越来越大,如果只靠他们几个人即使累个半死也很难形成规模生产,而拆分生产链后他们便可以只做关键环节。
“先不急着打糊,三哥,咱们把这些淀粉晾干吧。”沈月道。
“今儿不做粉条了?”同云清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