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邀请(2/2)
刚好那么巧,扬蔡瑜和柳茜茜的身家背景都是同样的设定。两人都是在美国读书,然后再回国,而且上的学校都是北影。
更神奇的是扬蔡瑜跟黄紫涛一起主演了《夏天十九岁的肖像》,扬蔡瑜的角色设定是:富家女遭遇丧父变故债台高筑,被母亲逼着委身于有钱老头做情妇,出于掩饰的目的,老头和情妇女主角对外宣称是父女关系。
虽然一直没有实锤,但细思极恐呀!
不过身在娱乐圈,谁没几个黑料呢?韩雨和众人互相留下联系方式后便离开了中影大楼,走之前小声询问了下姝畅问这个小丫头过了年之后还有没有档期。
“明年既要参加高考,还要拍《宝莲灯》,应该没多少空余的时间。”
小丫头低着头,两根修长的食指不停地缠绕着。
“没时间啊……”韩雨有些头疼,《夜店》的女一号必须是为二十岁上下的少女,清纯可人,而且还要有一定的名气,如果姝畅没档期的话,那这样一来就只能找《夜店》中原本的女一号李晓露了,但是韩雨跟人家又不熟,贸然到访也显得突兀。
韩雨唯一熟悉的经纪人只有贺函一个,但人家又是华艺的人,而华艺旗下虽然也有符合韩雨要求的,但看看自己干瘪的资金,还是算了吧,请不起,请不起。
“不过如果你拍地早点的话,也不是挤不出档期来。”姝畅踩着雪地靴在大理石地砖上画着圈圈,“四月份我要去《宝莲灯》剧组报道,在这之前都是有空的。”
“放心,最多一个月,保证拍完。”
“一个月,这么快?”姝畅惊奇地望着韩雨,觉得有些天方夜谭。
这也难怪,这个时候国产电影的拍摄周期动辄就是一两年,冯晓纲、张毅牟这些导演的片子基本上是从立项到上映通常需要两三年,韩雨说一个月就能搞定实在是有点骇人听闻了。
不过韩雨并不认同用电影的拍摄时间长短来证明电影的质量,如果一部电影它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演员到位,那么它就像一条车间的流水线那样,可以带动整个电影效率和品质的飞速提高。
这也就是所谓的“电影工业化”,它改变了过去一针一线小作坊的时代。
我国的电影起步于1905年,距今也有百余年的时间,但是区别于好莱坞,我国的电影行业长久以来一直没有一个系统的体系和发展,一部影片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导演和编剧的能力和专业度,这就导致了许多国内的影片颇有赌局的气质,赌对了导演和编剧,就成功了大半。
而这却是好莱坞成熟的工业化体系所能在最大程度上规避的。
经过百年的发展,好莱坞已经拥有了较为成熟的电影工业化体系,在各个节点都有专人负责把控,各有所长、各司其职,就会在极大程度上保证一部影片的质量,也在控制成本的同时获得了高收益。
而发展到国内,我们更注重一部影片在技术上的含金量,中国电影工业化尚处于蹒跚学步阶段,目前存在三大短板。
首先是早期影视基地像外景地叠加,缺乏顶级摄影棚,然后是电影工业化体系尚未形成,需营建全产业生态链,最后一项则是投融资体系不够专业,资本凌驾于影片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