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本我、超我(1/2)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之中,有“自我、本我、超我”之分。
自我指自我意识或自我的概念,在本我与超我之间,主要起调节作用。自我的心理能量大部分消耗在对本我的控制和压制上。“自我”代表代表理性和机智,它包括对自身生理状态、对自身心理状态、及与周围关系的认识和评价。
例如饥饿、困乏、伤心、外貌、体型、体重等,属于自身心理状态。
例如理想、信仰、爱好、气质、经验、情感、性格、阅览等属于自身心理状态。
例如社会中地位高低、自身作用、对自己与他人的评价属于周围关系的认知。
本我可以说属于自身需要或原始的自己。它是人出生时就有的固着于体内的一切心理积淀物,是被压抑、摈斥于一时之外的人的非理性的、无意识的生命力、内驱力、本能、冲动、欲望等心理能力。
“本我”就像一个充满无穷无尽欲望的无底洞,它需要自我去压制。在自己婴儿时期,只有“本我”,不存在“自我”。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一些事物会浮现在幼年自己的眼前,自然心理也会越来越成熟,但本能的一些需求可能父母不会满足自己,而这时便需要自我去压制。
可能年少的自己路过一家巧克力店,便想买一块巧克力,这是本我的“需求”。但自己口袋的零钱花光了,这时需要自己向父母要钱,再去卖巧克力,这就是自我的一种压制。
有人说:“自我是避免痛苦的,是无意识、无计划的。”它寻求着欢乐,但也容易冲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